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针灸的发展与国际化(一)

(2010-10-26 18:15:49)
标签:

王宏

中国北京

医学临床和原理

针灸培训

基辛格

杂谈

分类: 【媒体专访与节目】

《21世纪中医现场》第二卷.田原访谈录针灸的发展与国际化(一)

——访中国北京国际针灸中心  王宏才博士

 

1971年尼克松访华前问基辛格中国有什么优势?基辛格说有两个,一是农业,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23%的人口,二是中医药,维护中国人乃至东方人的健康起着重大的作用。

 

 

记者:针灸是中医学里一朵奇葩,远在中药被发现之前,人类就学会用针灸治病,疗效奇特。针灸神奇的疗效吸引很多海外人士的目光,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为海外人士了解针灸乃至中医药文化提供了一座桥梁,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增大。请您介绍一下中心成立多少年,有哪些职能?

王宏才: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前身是“国际针灸班”,它是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经中国国务院批准,于1975年在北京创办。主要职能是面对海外,开展针灸理论和技能培训,弘扬针灸医学。至今已经31年了。

记者:学员的主要来源呢?

王宏才:最早我们是利用我国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捐款,通过多边援助途径,接受来自亚洲第三世界国家的医生;但随着针灸在全球范围的升温和我国的改革开放,目前我们的学员已经遍及106个国家。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心当初成立时的背景状况?

王宏才: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一件与针灸有关的政治事件,那就是1972年的尼克松总统访华。在访华期间,团里随行医生塔卡(Walter R .Thach)参观了针麻手术,一名美国记者还亲身体验了针刺。此后,美国一些医学刊物和其他媒体经常刊登介绍针灸的文章和报道,并将资料在大众媒体上播放,包括哈佛大学也播放针麻录像,这个事件像导火索一样把针灸点燃了,带来所谓七十年代的“针灸热”。因为美国对世界经济文化影响较大,从那以后针灸渐渐在全球范围升温,为了适应国外朋友学习针灸的愿望,一些国际组织多次表达希望中国举办针灸学习班。1974年8月2日中国卫生部、外交部、外经部联合向国务院请示举办“外国医生针灸学习班”,197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京、沪、宁成立“国际针灸班”。

随着针灸国际传播和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医务工作者学习针灸的愿望日益增长,为了适应需求,根据1983年卫生部281号文件,原北京国际针灸班更名为“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

记者:培训中心的不断壮大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现代针灸的国际发展。那么,以前的情况怎样呢?

王宏才:针灸对国外的影响最早追溯到六世纪。当时针灸主要传播到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从文献上看,十六世纪,在马可波罗的航海日记中,第一次提到东方有针灸,极少数人知道;十七世纪,针灸的一些理论和疗法,开始在欧洲传播,我们查到相关文献上百篇。传教士也起了一些作用,法国的 P.P.Harviell、荷兰的 William ten Rhyne 及德国的Engelbert Kampfer 都是早期的传播者;19世纪中叶后,衰弱过一段时间。

记者:衰弱的原因是什么?

王宏才:主要是理论认识问题和实践上的误操作,出现了一些事故。针灸遭至批判,随即出现衰退。大约过了100年,针灸又开始在欧洲复苏。针灸在美国的发展也是曲折的。1909年,美国著名医生William Osler爵士在《医学临床和原理》一书中,建议用针刺治疗腰背痛。但11年后,在一次医学教育整顿中,否定了针灸理论的科学性。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针灸鲜有人问津。直到七十年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