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谜“南直召祸”真相揭秘(六)
(2025-10-12 02:09:18)
					
											标签:
																				
                            南直召祸人情宣南炸供湫隘 | 
					分类: 公开发表 | 
旧时,明清两代官员主要居住于宣南菜市口附近。而曹家遣返后却在崇文区蒜市口十七间半旧屋寓居,结识的都是住在城内的旗人子弟,所谓的曹雪芹西山著书更与宣南八竿子也打不着,离“风流之地”相差十万八千里。现如今在宣武区兴建的有“假古董”之嫌的大观园及一年一度的红楼庙会,名为纪念曹雪芹和弘扬红楼文化,冥冥中却为洪昇做了嫁衣裳,是当时发起者始料未及的。脂批只不过用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地名掩盖了他真正要表达的地理方位,如真是指曹案,何必用一个读者无法理解的南直,仍用“金陵”或在62个南京曾经的名称里选取一个不是一样能达到狡狯、蒙蔽的效果吗?
再看“召祸”,语出《荀子·劝学》:“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意为招来灾祸。《旧唐书》就有例句:“妃主被戮,兵满天下,毒流四海,皆国忠之召祸也。”讲的是杨贵妃被缢死,烽火连天,都是杨国忠招来的灾祸。还有《推背图》金圣叹对唐朝阴盛阳衰现象的议论:“厥后开元之治虽是媲美贞观,而贵妃召祸,乘舆播迁。”指出杨贵妃得宠反而招祸,皇帝西逃。可见“召祸”之词多用于唐朝轶事。《长生殿》也多次将马嵬之殇归结于“酿祸”(《权哄》):“今日之祸,可知为谁而起?”(《献饭》),“折罚来遭祸横”(《情悔》),“这钗和盒,是祸根芽”(《埋玉》),“痛杀俺冤由一命招,更不想惨累全家祸”(《冥追》),《长生殿》本就在“直隶的南城”上演、召祸,脂批“南直召祸”恰如其分。“召祸”还有一层言外之意,即飞来横祸,当事人事先并没意识到,比如杨贵妃受宠时根本没想到会有缢死的下场,她本人也没做过什么犯法的事。曹家的三条罪状“骚扰驿站、转移家产、亏空帑项”皆属知法犯法,早晚难免。而“召祸案”当事人都是在发懵中天降灾祸,事发后,一般提到该事件都会用“祸”字,如洪昇好友李孚青(李天馥之子)在《偶忆洪昉思己巳被斥事题其集后》诗称:“桂子飘香是祸胎”;清诗人先著(有《之溪老生集》八卷)在其《演〈长生殿〉伤洪昉思》诗开首道:“一曲新声是祸媒”;章培恒在《演〈长生殿〉之祸考》一文中说:“或毛奇龄惧重为昉思招祸”;王永宽《中国戏曲通鉴》目录有“八月,洪昇因演《长生殿》招祸”条。“祸胎”“祸媒”“招祸”,古人今人,异口同声,皆符合“召祸”的含意,下面再细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