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乍起
风乍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6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编版语文为何要收录一个“正能量”假故事来激励学生

(2022-04-12 10:29:58)
标签:

李白

铁杵成针

正能量

假故事

分类: 课本里的秘密

小时候经常听过父母长辈这样劝学:“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后来上小学,在课外书读到《铁杵成针》的故事,才知道这是讲李白贪玩、不好好学习,被溪边一把年纪还在磨铁棒的老奶奶的“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悟。如今重温部编版四年级下收录的这篇小古文,仍然别有一番滋味。

假设你贪玩,不好好学习,你爸妈用这个故事教育你,你恐怕不敢当面顶嘴,说:“您骗人,哪个正常的老太太会没事拿根铁棒去磨绣花针?她就不知道花点钱去买一根?”你这样说,挨揍的概率应该挺高。因此很多同学嘴上没说,心里肯定都在犯嘀咕:“不对啊,这个固执的老奶奶,余生还有机会绣花吗?”大概率是没有!再者我们试想:作者为啥不说是一个小姑娘在磨铁棒呢?这样来设定嘛,比较难显出励志性:你想啊,小姑娘一辈子就磨一根铁棒,还不一定能磨成吧;就算她能磨成,估计也忘记花该怎么绣了,这难道不是在做蠢事吗?

所以说,这个出自野史笔记的故事,随便我们怎么去看待,只要是理性思维,它都太不合理了,八成就是个假故事!果然,有学者对它做了比较令人信服的考证,告诉大家:它就是个假故事!现有史料中,李白对自己的青少年生活说得不少,但他就是没有承认有过这么一个难忘的经历。其次,故事中说李白在象耳山读书,也没有有效的证据。目前能证明的仅仅是,李白少年时代曾在四川江油大匡山、青城山一带学习。所以,我们只能猜测,李白青年时代游历蜀中河山,大概是到过象耳山。

这个故事违背常识,是假的,但千百年来并不妨碍它以李白的名义广为流传,还感动了不少人,这倒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这说明,编故事的人选对了人,谁让李白名气大,编造“正能量”故事往他身上套,最不容易让人怀疑。而且虚构的故事,也能借李白的名气流传开来。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又想到另外一个经典故事《华盛顿砍倒樱桃树》,也被证明是——假的。搞了半天,正能量假故事都是傍名人的套路啊?!

那你一定想问:《铁杵成针》这个故事有没有更早的原型呢?答案是肯定的。故事原型最早可能是来自道教传说,出自元初武当山道士刘道明编撰的一部《武当福地总真集》。这里的故事主人公是真武大帝,说的是他在武当山修行的事儿:真武大帝的前身是净乐国太子,一天遇到天神,天神赐他宝剑,说他有仙缘,就让他去武当山修道。可是悟道很苦很难,时间长了,显得枯燥无聊,真武大帝就想出山放松一下。可是好巧不巧,路过溪边就有了和李白故事同样的遭遇。只不过,这个老太太是神仙变化来感化真武大帝不要半途而废,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

故事换成了道家的神仙修道,或者佛家版本的达摩修禅,里面的情节逻辑就跟《西游记》类似,不管怎么看大家也都知道是假的,倒也显得自然,也没人质疑有哪个环节不合理。可是换成跟我们一样肉眼凡胎的李白和一个普通的老太太,总还是让人感觉像是交了智商税。而且我跟大家说,类似李白故事的版本还有以战国人物孙膑为主人公的《铁錾磨针》《大汉凿山》,只是不如李白的版本影响力那么深远。

那么,今天我们在教科书中读到这个冒牌故事,该怎么理解编者的用心呢?我想,大概跟《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样,故事是虽然是传说,是假的,但它们传播的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持之以恒,体现华夏儿女的勤奋、永不放弃的决心和勇气,是值得不断传承的。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大概比道家佛家神话传说更接地气,更有现实感染力吧?!这大概也是编者希望我们去感悟故事中李白所感悟的一份苦心吧!

不知道大家又是怎么看这个假的“正能量”故事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