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兼词及其用法(一)

(2010-02-27 13:10:09)
标签:

教师

高考

语文教学

古汉语

教育

分类: 教坛偶得

什么是兼词呢?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 杨伯峻先生。杨伯峻在《文言文法》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是代词,是介词,那么,这一字便同时既起代词的作用,又起介词的作用,一身而二任了。因此,我管它叫兼词,因为它表面上只是一个字,却兼任两种词。简单来说,兼词就是指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不同的词类。另外,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

兼词只是文言里特有的现象。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基本上没有,只在一些方言里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如北京方言里的,北方方言里的分别是不用不好的合音。但这些字、这种现象不妨说是对文言兼词的一种仿造,并且从形体上完全看得出来,而文言中的兼词从形体上一般是看不出来的。

    文言中的兼词为数不多,兼音兼义的有等,兼义不兼音的兼词有等。现择要分别介绍如下:

    1、诸。兼词用在句末相当于之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之于。u和ü在中古音韵系统中是合韵,在现代一些方言地区,比如湖北、湖南、河南省南阳地区的一些县仍然是u和ü不分,上世纪60年代风行全国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歌唱家王玉珍将太阳一出闪呀么闪金光chú)唱成了,种种迹象表明,之乎相拼也好,之于快速连读也罢,结论都是念

兼词在中学文言教材中不乏其例。字用在句中,有时是之于的合音,其中是代词,是介词。例如: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把土石投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穆公访诸蹇叔。(《殽之战》)——秦穆公就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

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于是赏赐了成名,并把蟋蟀向抚军进献。

以上三例中的都是之于的合音,例句中的土石 作介词讲;例句代秦师袭郑这件事,是介词,作讲;例句代成名的儿子所幻化的蟋蟀,是介词,作讲。

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是代词,是疑问语气词。例如: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王曾把爱好音乐的事告诉给庄子,有这回事吗?

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昭公八年》)——听说高强要用兵攻打你,你听到这件事了吗?

上面两句中的都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代前半句所说的事,是疑问浯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2 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既可兼于之于是,又可兼于彼属非合音兼词。其中的是个介词,(或)是代词。如: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文中的相当于于之,译为对他方痛心焉的译文是正在对他痛恨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苛政猛于虎也》)——上下对照,文中的两个只能译作于之指代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相当于于是,即在这里

再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焉:在其中)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焉:相当于于是,在这件事情上。)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焉:相当于于此,从这里面。)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焉:相当于于彼,从这里。)

此外,除兼词以外,还有比较复杂意义和用法。

 

          发表于《语文学习报·鲁人高一版》总第123 2008.5.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