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谢傅书华教授

(2012-03-02 21:58:22)
标签:

傅书华

太原

走出乡村

最后的乡绅

大匠野史

杂谈

分类: 友人论评

答谢傅书华教授

 

    傅书华兄好,过年孩子都来了,北京很杂乱,以至于今天,我才能坐下来安静地看完你的评论文章。

    迄今为止,我没有读过这样深入解析我的作品的文章,没有遇到这样解剖我的朋友。你的分析,许多地方看得我周身战栗,那是一种被击中的骤然反应。对于你放置的精神高度,那是一种掺杂着恐惧的喜悦。喜悦到恐惧,犹如甜味加了点盐,大概是喜极了。倒不尽是因为夸奖,重要的是被说中了。

    你把我拎到了高处,我大概有点恐高。

    我一向不在意开什么作品讨论会,觉得那纯粹是走过场,表面文章。朋友们之间,有什么批评见面不就说了?现在看来,开会说和见面说还是不一样。能让朋友集中看一看你,品评一下,哪怕不那么着意的品评,也是极有好处的。至于像尊兄这样耐心的评说,那是很难遇到的机会了。

    我的作品,那篇最好?哪几篇最好?我自己心里当然有个底数。这几年朋友见了也常说,一般都说南岩之死,我也就含含糊糊应答着。其实在我心里,并不这样看。在我心里,这个集子里最好的作品,应该是《最后的乡绅》《大匠野史》《南岩之死》《走出乡村》,连排座次,你排的,和我想的都一样。南岩之死在“这个集子里,它远远不是最好的一篇。”看到这个地方,我就吃了一惊。咱们没有怎么交流过,这种暗合不好碰到。我自己不是名家,没有资格说大话。否则我会说,这也是千年一叹。

    至于理性的解析,我不敢在你这里说三道四。因为写随笔,我这几年也读了些理论著作,和尊兄相比,惭愧。读了书,要会用,融会贯通。我读书多半“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读书的效用这就大打了折扣。理论的理解也要有一个被时间阅历强化的过程,联系到写作对象,更需要形象沉淀。——我杜撰的词儿。我毕竟起步迟,学过的东西仓促拿来使用,不会磨合得十分圆熟。看到你的解析,好几个点,突然透了亮的感觉。《走出乡村》中间,对乡村的留恋,你说得很委婉,我还是感到了说到了痛处。没有想透的东西,肯定写不通透的。

    这些年我们虽然都在太原,也时常见面,可是真正摊开的交谈也不多。我非常欣赏尊兄的成就,但不敢设想我们这么投契。多年以前我说过,山西批评,惟学文和尊兄二人。看过老兄多少痛快淋漓的文字,优雅舒展的文字,欣赏过多次“说中了”的情景高峰,从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这个“说中了”会降临到我头上。和智者对话,是一种福分。和智者投缘,那需要幸运。我们的交往很纯粹。多年以来,我们都在自己的路上默默地行走,看到你品评别人,也时有会心之处。终于等到了你来批评我,我得骄傲一下,我竟然有如此足够的耐心。等待是真诚的最好表达,我的回报很丰厚。我感谢。我珍视这份友情。

    这等文章哪里刊发合适。我没有想好。过几天我就回去,见面再商量。

    祝福春天。

 

 (春节期间写在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