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下学期简报

(2025-09-22 01:45:55)
标签:

文化

新教育

学校

幼儿园

育儿

分类: 走近爱心树

       简报第一部分是放假安排,第二部分是学校基本情况介绍,第三部分是本学期的日常生活介绍,第四部分是学校的教育方向介绍及观园入园的方式,第五部分是家长关心的现象、问题、基本解决方向及学校事务,第六部分是结束语。

一 放假安排 

       本学期自2024年9月2日起开学,于2025年1月20日(周一)起放暑假,假期时间定为2025年1月20日至2025年2月12日,开学时间为2025年2月13日(周四)。

二 学校基本情况 

       爱心树幼儿园现有四位老师:汤禹老师、杨彩老师、曾嫦老师、谢纯老师;一位后勤工作人员:贺小阳女士;一位外聘财务人员:吴书云女士。其中,外聘财务人员未参与学校生活。杨彩老师正逐渐参与包含教学在内的学校工作;因孩子尚幼,毛璇老师休产假之后继续在家照顾孩子。

       至学期末,学校有6位新入学孩子:彭哲兰、苏名哲、郑好、何田田、凌诗亦、刘彦汐;学校目前有16位孩子在籍,他(她)们是:罗春萌、朱厚霖、周昭灵、蒋昱璟、李子豪、罗米函、李言嘉、刘和熙、匡珞瑶(朱厚霖的妹妹)、谭馨妍、彭哲兰、苏名哲、郑好、何田田、凌诗亦、刘彦汐;其他未明确的入学、退学信息暂不录入。

       截止简报修订时间,16位孩子中,凌诗亦处于调整期;罗春萌、朱厚霖、周昭灵、蒋昱璟、李子豪、罗米函、李言嘉、刘和熙、匡珞瑶(朱厚霖的妹妹)、谭馨妍、彭哲兰、苏名哲、郑好、何田田、刘彦汐处于放松期;未有孩子处于试探期。

(试探期:孩子未完全跟环境及环境中的人建立安全感,处于观察、试探、逐渐熟悉环境及环境中的人的阶段。调整期:孩子跟环境及环境中的人建立了基本的安全感,但未完全认同环境及环境中的人,或在环境中还处于秩序建立的基础阶段,更多地需要他人与自我共同调整适应。放松期:孩子对环境及环境中的人建立了基本的安全感,基本认同环境及环境中的人,表现为较多地处于自我探索、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状态。)。

       这种概念性划分与教师的观察方式、孩子家庭背景、之前的生活经历、孩子入园时间、持续在园时间与状态等有关,是孩子逐渐融入环境经历的过程,无关是非优劣。

     爱心树幼儿园工作日的作息安排:8:00至9:00入园、早餐;9:00至11:25是孩子工作、活动、游戏时间,期间,10:20至10:40会提供水果或干果点心;11:25开始收拾整理,准备午餐;11:30至12:00午餐用餐;12:00至12:20午睡前活动,12:20至12:45是午睡前广播时间,之后十分钟孩子做睡前准备,13:00左右进入午睡,14:30起床;14:30至16:00是孩子工作、活动、游戏时间,期间,15:20至15:50提供面点及粥或汤;16:00开始陆续离园。

       学校有这些活动区域:正门长廊、土坡、秋千沙池、两层管道隧道、0-3岁亲子活动室(教室改,家长改造)、桃树墩小花园、办公区域、音乐戏剧室(教室改)、一楼院子、一间开放教室、一间家长活动室(教室改),小木亭、带顶沙池、传达休息室、厨房、带顶敞棚、“秘密基地”(亲子活动室外围隐蔽区域)等。其中,教室包含大工作游戏区、娃娃家、餐桌、美工区、阅读区、饮水区、教师厨房、教师工作桌、洗手间、卧室等。音乐戏剧室供周五或节日说书、广播剧、皮影戏、偶戏、乐器即兴合奏等演出使用,家长活动室供家长、教师休息、交流和家校座谈、以及家长自发活动使用,家长改造的0-3岁亲子活动室也可作为家长活动休息室使用,办公区域供老师和家长办公使用,如无特殊情况,3-7岁孩子不进入活动室和办公区域。

        目前,因孩子人数不多,我们仍然使用一个教室(餐厅)和一个卧室。

       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孩子的生活节奏和在节奏影响下的各种自发活动、生活状态也会稳定延续,即使有新的孩子加入,也会被稳定的氛围所影响,逐渐融入环境。下面对学校日常生活部分的描述与之前学期简报描述会出现雷同,有些章节甚至一字未改,敬请分辨(这段文字每学期的简报都重复)。

三 学校日常生活介绍

       本学期,一部分孩子在八点至九点半之间入园,一部分孩子因家庭作息、时令、交通等因素,入园时间在九点半至十点,也有孩子在十点之后入园;偶尔有孩子八点前来园,这个时间段由工作人员贺小阳或早到的老师照护;绝大部分孩子在家用早餐,老师和个别未在家用餐的孩子在学校用早餐,偶尔有家长在学校用早餐。

       孩子们入园后一般都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一些简单的工作作为一天幼儿园生活的开始,比如,有孩子在园内散步,有孩子会去荡秋千,有孩子会在沙池做简单的塑形,有孩子会在教室剪纸折纸涂画,有孩子会简单地使用教、玩具,有孩子会在阅读区看看书、有孩子与孩子互相寒暄、有孩子会跟老师聊天、做园务整理等等;经过一小段时间(十到三十分钟),孩子们会逐渐进行较复杂更有挑战的活动,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里,孩子们(尤其是大孩子)会合作完成较大场景的搭建和较复杂的游戏,沙池、带顶敞棚、教室的玩具会大量使用,做手工的孩子会试图完成更有难度更精细的制作,画画的孩子们除了自己独立创作外,还会对所画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会对继续创作产生影响,有些孩子会邀请老师帮助(示范)做暂时还在学习制作的较为复杂的手工作品,有些孩子会参照手工书籍中的制作步骤制作手工作品(这种现象不是普遍的,个别大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会如此),手工、绘画部分若在文字上不能自主添加的,孩子们会寻求教师的帮助,有些孩子开始在院子、草坡环校石板路长时间(至少半小时)行走或奔跑,常有孩子组织多人参与的游戏或工作,这个时候室内外会呈现许多活动场景,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或单独专注于自己工作,此时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如遇雨天,有些孩子会穿戴雨具在户外漫步奔跑戏水。十点二十左右,我们会提供水果或干果点心,参与的孩子会在餐桌边,边吃水果点心边聊聊天,水果点心时间还是孩子们调整工作或进入新的活动、游戏的节点。

    十一点三十分是午餐时间,午餐前五分钟,我们会提醒孩子收拾,收拾完毕开始用午餐;午餐一般三菜一汤,除周一为全素外,周二至周五均为荤素搭配,午餐总体偏向少荤多素,周四午餐有时是当天自制的饺子,有时自制焖面或焖饭;一位家长本学期一直与老师、孩子们一起用午餐,偶尔有其他家长跟老师、孩子们一起用餐;吃完午餐洗碗收拾后,孩子们陆续进入卧室。

    十二点之后孩子们陆陆续续进入卧室准备午睡,午睡前的习惯继续保持三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是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游戏,过于喧闹时老师会提醒声响大的孩子;第二个章节是老师的“广播”时间,内容有简单的乐器演奏、儿歌、童谣、诗歌、故事,大家对熟悉的歌曲、故事情节等有较恰当的回应,如一同哼唱歌曲,遇到需要显露情感的故事情节会有相应反应,对熟悉的词语、句式会跟随模仿,对于某些节奏感明显的故事能够跟随老师说出全本;第三个章节是孩子们睡前方便时间,有些孩子形成了睡前大便、小便的习惯,有些孩子则会渐渐入睡。

       如无其他特殊情况,大部分孩子能够午睡,午睡时间大约一到一个半小时,入睡较晚的孩子会在起床笛声之后继续午睡,直到自然醒(对于正在调整作息时间的孩子,我们会在起床笛之后试着叫醒);有个别孩子中午不能入睡(偶尔能睡着),但基本能够安静躺在床上休息;本学期,有一位家长在一直在活动室(小教室)午休,偶有家长在孩子卧室跟大家一起午休。

       午睡后,起床的孩子一般会在美工区、阅读区做些相对安静的工作,如剪、贴、画、阅读绘本等,有孩子会使用工具搭建场景做较简单的组合、分类、角色游戏,有孩子围观或有限度地参与教师做下午点心,也有一些孩子会去户外做简单的工作、活动。

       三点半左右,一部分孩子会在餐桌前吃点心,点心时间除了吃点心,大家还会聊聊天说说话;下午点心时间与上午水果点心时间都是活动调整节奏点。

       用过下午点心之后,孩子们一般会重新开始一个工作、活动或游戏,大部分孩子在户外活动,运动量较大;遇上雨天,有些孩子们会穿戴雨具,在雨中漫步,有些孩子会在沙池活动,也有些孩子会在教室及带顶敞棚取用工具和玩具。

       大部分孩子在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离园,有少数家长五点后来园接孩子;有些孩子在家长到来之后继续在学校玩耍,离园时间会推迟至五点之后;五点之后父母还未来接的孩子会由工作人员贺小阳或晚回的教师照护。

        本学期,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和室内活动时间均衡。

    本学期偶尔有已毕业的家长和孩子来园(接弟弟或妹妹的居多),孩子来园时间不长,一般在四十分钟以内;偶有教师的孩子(学龄儿童了)如不上课又逢幼儿园工作日会来学校一整天;教师的孩子在小学放假后如愿意会在园活动(学龄儿童在园活动不奔跑、不大声说话);本学期有一位家长因孩子暂时处于需照顾状态一直在园,作息与幼儿园的作息基本一致。

       饮食方面:目前有一位孩子因积食在就餐方面需要特殊关注,表现为家长和老师需要控制孩子的进餐量;上学期有一位孩子后半学期不午餐,本学期已经渐渐恢复自主用餐;还有些孩子偶尔会互相约定不吃午餐,老师未作干涉;其他孩子餐食正常,表现为根据自身需求取、用餐;饮水方面,除因生病需教师特别提醒,绝大部分孩子饮水正常,表现为根据自身需求主动饮水,本学期入园的新孩子饮水方面暂未发现异常。

(特殊关注仅表现为观察与非诱导式询问,不进行劝导或诱导饮食;提醒积食的孩子在一定量后不再添加。)

       本学期,除非有特殊情况(如新入园或身体不舒服等),孩子们入园情绪稳定、愉悦,在园时间表现出对学校环境的适应或喜爱,绝大部分孩子愿意主动跟教师和同伴交流并表达自身需求,愿意接受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园内生活整体呈现稳定、自在、愉悦状态。

    本学期,有孩子感染流感(甲流、乙流),完全康复之后才返园,时有孩子因感冒之类的非传染病请假在家休养;时有孩子因事、旅行、探亲等原因请假。  

     本学期,除老师们自己的每日工作主题,学校持续之前已成习惯的生活工作场景,如果没有遇到节庆或者恶劣天气等特殊状况,一般都会按时进行:每日的和面、发酵、面点塑形,每日午睡前的“老师广播电台”,周一的清扫与整理,周二的湿水彩,周三的园艺、修理或木工,周四的主食烹饪,周五的文化剧场活动。

    本学期对学校环境继续进行改善和维护:木地板常规维护(每学期),定期对校门口可控制范围作塑料垃圾的收集处理,定期维护学校绿地(苔藓地、草地、菜地等),定期修剪大小树枝叶;清理了学校下水道(一般一年清理一次,今年两次清理);另外,其他小型维修、整理不作列举。

    每周四下午放学后是教师会议时间,本学期教师会议前由教师(一周一位老师)带领合唱,之后讨论本周或近期的教学、校务等内容,之前由领唱教师提出她(他)感兴趣的共同讨论话题在本学期期中后较少展开,会议时间大约持续一至两小时,会议结束后,教师及部分家属在学校就餐;本学期有对学校会议有兴趣的家长持续与会并一同就餐;周末及国家法定假日,老师基本上能做到正常休整,开学前与放假后的二至五天教师会来校做开学准备或休假前整理。

       本学期,结合之前传统与现实状况,我们进行了一些家校活动:如迎中秋节庆活动、家校座谈、冬至聚餐、平安夜礼物派送、迎新年节庆活动等;本学期,有家长在活动室休息、交流、做手工等,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包含已毕业的家长)常有互访,有共同话题的家长与家长、家庭与家庭之间经常保持互动。

       继续重复(每次都强调)家校交流以及家长自发活动的作用:家校座谈是学校和家庭及时有效交流的辅助方式,可以较集中地了解到家校近期发生的各类状况,可以集中讨论各类状况及其应对方式,可以让还未发生过类似状况的家庭借鉴参考,可以让学校和各家庭间有更深入认识、了解,请每位家长重视并参与家校座谈会;家长自发活动是各家庭间交流的平台,可以分享文化(教育、艺术、哲学等)、政治(社会热点事件、社会敏感话题等)、经济等等内容,可以加深家庭之间的了解,可以创造家庭之间教育及教育之外合作的可能。

四 学校的教育方向介绍及观园入园的方式

      新家长预约观园前需要认真阅读教学简报,2023年下学期及之后的每期简报都会将幼儿园的基本介绍写入,以便新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方向和想法有基本了解,以下双引号(“”)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基本介绍(广告文字):

      “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儿童在环境中教育他(她)自己,身为成人,我们只是儿童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尽可能让自己成为合适的环境;儿童可以借助这个合适的环境完善他(她)自己并协调自己的命运。

    儿童,除了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她)们还处于心理发展期、人格发展期、感觉发展期。我们认为:心理,是我与自己的关系;人格,是我与其他人的关系;感觉,是我与这个世界(宇宙)的关系。自由和关爱的氛围是儿童与自己建立健康关系的基础,合适的规则是儿童与环境及环境中的人和平相处的保障,儿童沐浴在丰富的世界之中,他(她)们天然地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这个兴趣促使他们不断探索和了解世界。

       合适的教育与不合适的教育的区别在于:是坚定地相信儿童自己的力量还是相信成人可以塑造儿童(包括使用教具);是帮助儿童发现,还是教给儿童知识;是等待儿童,还是促进儿童;是关注人格发展,还是关注教育方法。 

        我们不会刻意要求你去改变什么,改变完全是自己的选择,与他人无关。

       但是,我们可能真的需要作些改变。在与孩子们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她)们的摸爬滚打、喜怒哀乐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关爱自己、关心他人、关注我们所处的世界。      

       一个正常的孩子,即便在家庭、学校、社区遭遇到不合适的对待,到了一个合适的环境,他(她)就会自动开启自我疗愈模式。

       我们有一个这样的环境:这个地方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绿树成荫、鸡犬相闻,一群孩子在探索、嬉戏、玩耍,有的老师在为孩子们做着点心,有的老师在为孩子们制作玩具,有的老师跟孩子们一起游戏,有的老师陪伴着一位和其他伙伴闹别扭而需要安慰的孩子,这里偶尔会飘来歌声,偶尔也会出现孩子们的争吵打闹,偶尔会有欢声笑语,偶尔又宁静安详……

       一个幼儿园,像家,或许适合您的孩子!”

       我们的观园、入园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我把学校近一期的简报分享给您,您和家人可以先从文字上了解学校;

初步了解后,如果您和家人认为家庭教育的方向与学校的教育方向基本一致,那么您可以预约工作日来观园(带着孩子);

孩子入园前需要观园三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以便让彼此有互相观察、寒暄的时间;

如果观园三次,有入园意愿,那么我们会进行一次无主题面谈(家校之间对存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并回应);

面谈结束后,可以商谈入园事宜并根据互相的情况确定入园时间;

     对于三岁前就已经决定入学的孩子,家长可以经常带着孩子来园做入园前适应,时间一般是上午或者下午(上午可以选择预约午餐),时间大约在两个小时以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需要帮助时可以求助教师或对幼儿园熟悉的家长,待年龄满三岁后再择时入园。

五 一些观点看法及学校事务

对接下来的阅读的提醒:

       我们可以试着保持一个这样的认知态度——在他人分享信息和回应问题时所传达的都是分享回应者的认知和经验,都是参考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帮助支持你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也可能误导你。基于这个认知,我们要斟酌所谓的专家、学者、老师传递提供的观点、解决方案和指导建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了解自身局限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直觉、认知、感受和经验,以便我们从信息中获取恰当的帮助。

有位家长问过这样的问题:“您这边的价格比一般幼儿园好像要贵一点,主要贵在哪些地方?”

学费问题我一般会在入园面谈时主动提起。相较于公立幼儿园,幼儿园的学费确实比较“贵”,作为老师,我希望基础教育方面的费用由政府来承担,而不用家庭有压力地分担,显然,目前在国内不容易实现。

一直以来,我们幼儿园的学费对外都叫“学费”,对已入学的家庭我们会告诉家长这是您的家庭对幼儿园的“捐助”(其实还是学费,只是我们认为这样表达更恰当),目的是让幼儿园能持续发展。

我以往的经验是咱们这种类型的幼儿园在经济上很难持续维持基本的运转,我在爱心树幼儿园的十一年能一直正常运转实感幸运。

学校目前没有接受除家长之外的任何政、企、个人的资助,运营纯粹依靠家长的每月学费,至于学费高低是学校发起人会同会计一起根据运营成本慎重商量而定的,当然,我可以发表我的看法,还是像前面提到的:“作为教育者,我希望基础教育方面的费用由政府来主要承担,而不用家庭有压力地承担”。

你说的“主要贵在哪些地方”,我能给到的信息是有的家庭来观园觉得这里请他(她)的孩子来上学他们也不会来,有的家庭来观园会认为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孩子生活的地方,很乐意送他们过来,所以想要看“值不值得”仍需你和孩子来细致体验。

以上回应只是教育交流的一小部分,“教育”和“成长”是充满各种话题的历程,值得每一个人持续探讨。

对于“回应”的回应:回应是信息或认知的传递,是回应者当下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表达,人总是会随着认知、经验的增加而发生一些变化,但愿大家能够兼听;一个成熟的人对以往的回应需要有觉知,这个觉知就是“我在认知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我的经验也不一定能反映经验事物的全部,我们可以持续探讨,去获得新的认知和经验,我也需要有勇气对以往不恰当的回应进行反思并在有可能的前提下重新回应”。

本学期简报拖至发布日(请看日期)才正式公布,属本人懒惰拖拉导致,有些要谈的内容已经移至2025年上学期简报,让各位见笑了!

    (接下来是每期必推)推荐新家长阅读亨利克劳德、约翰汤森德合著的《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有基督教背景,以现代心理学作为基础阐述为何、如何给孩子建立界限的书籍,或许对您和孩子及家人的相处有一定的帮助,他们在出这本书之前还有一本关于界限方面的书《过犹不及》,也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关于界限问题的书,也强烈推荐;之前没有读过吉诺特著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全三册)的家长,可以看看,这本书实操性很强,如果你认为自己与孩子交流欠缺基本技巧,看了应该就能管一些用;还有一本值得推荐的通俗易读的书——帕蒂惠芙乐的《倾听孩子》,特点就是是通俗易懂。如果你在家庭育儿方面没有成为专家的要求,以上四本(套)书基本囊括了你想要的与配偶、子女合适相处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巧,当然,不能保证看了就达到书中所描述的效果,事实上你还要懂得将之化为持之以恒的行为。如果家长想更深入地了解教育,就需要你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各类学科的书籍,并系统地参加由真正的专家、学者主持并教学的教育类培训;若有对“关系”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黄焕祥、麦基卓对《懂得爱》《懂得生命》《懂得健康》系列丛书;还有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已经有了系列读物),也是非常值得一读再读的关于“爱”和“成长”的作品;河合隼雄是一位日本心理学者,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从教、从政、从事心理治疗“心灵”抚慰等),因为地域影响和历史文化氛围相似,他的作品也适合我们家长、老师阅读。     

        本学期看的电影不多:韩国电影《三天的休假》,与亲情有关,双视角演绎,不过多剧透;美国电影《看不见手的风景》,如果你有过被强权压迫的经历(包括来自亲人和朋友的,也包括你的一个“我”对另一个“我”的),或许会有共鸣,影片的配乐没有受主流标准约束,可留意感受。有些电影可供娱乐狂欢,有些电影安静细腻,都是生活的部分,解读各种作品有乐趣,也容易表现出人的局限和妄想来。

       重复:经常提及尊重文化创作,合法观看影片,对于创作者通过智慧与辛勤劳动所创造的作品,我们当然需要通过合法的方式去获得,很多境外电影无法在境内上映播出,这是非常遗憾的,若有机会在内地上映,作为曾经的受益者,我们可选择购票进电影院再看一次影片。

       每次重复:学校不建议家长带领幼小孩子(学龄前儿童)观看任何类型的电影,对于学龄儿童,在国家没有电影分级制度(审查制度并非分级制度)的前提下,还请家长自行慎重甄别后再决定是否让孩子观看。

       学校活动室已经搬至原来小教室,里面有一些整理过的书籍,书籍不多,书本在老师和少数几位家长之间流动,希望这个地方流转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和知识。

       文化是多元的,需要尊重,但文明与野蛮有非常清晰的分界。文明总是会鼓励和支持人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创造、保护大家生存、生活的环境,去争取、捍卫我们应有的权利,去履行我们应尽的职责,去追求爱和幸福的生活;野蛮则不然,我们要试着分辨野蛮,它们经常以正义凛然的姿态传播仇恨、混淆是非、愚昧大众、制造争斗;过往历史一再显现,对文明和野蛮有常识的人更有可能保护自己,减少生活抱憾,还可能帮助、鼓舞到别人。

六 结束语

       非常感谢杨彩老师、曾嫦老师、谢纯老师在教学与生活中给予的配合与支持,非常感谢贺小阳女士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方面所做的工作,非常感谢外聘财务人员吴书云女士在财务工作的细致与专业,非常感谢离职带娃的毛璇老师这些年来的所做的工作,非常感谢每周都抽一天时间来幼儿园帮忙的周老师,非常感谢帮助过学校的朋友和组织,非常感谢发起人团队提供这个可以让理想落地的环境。

      还有你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包容我们的家长朋友,你们经常提供自身特长与专业为学校服务,也因着你们的信任,让我们有机会照护您生命中的宝贝,感恩遇见你们!

生活是寻找、选择和成为的过程,愿大家各得其所。

简报将发布在学校博客上,学校的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ourgivingtree

简报还会发布在学校公众号上,大家微信搜索“走近爱心树”,可以看到简报内容;与学校公众号关联的视频号有一些与学校生活有关的影像记录,也可以作为了解学校的一种方式。

       简报若有错别字或纰漏还请提出指正,如撰写者发现有明显错误将立即勘误并在错误处注明,如发表后撰写者作出修改,也将在修改处注明!

        顺祝各位阅读者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