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不兴中产难存

(2018-07-23 10:11:39)
分类: 理财周刊

2018723日摘自《理财周刊》

尽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城市化率是58%,若考虑到还有近3亿“人户分离人口”的多数也在城市,却未被纳入城市常住人口统计,中国目前城市化率已经超过70%了,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基本完成。

关于中产阶层,一些机构的研究主要以薪酬收入为标准,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指标不是薪酬,而是财产性收入,因为财富增长有两条路径:人赚钱,有限,算术级数增长;钱生钱,无限,几何级数增长。若把社会描述为一个三层结构的“金字塔”:塔尖上是极富者,财富在于钱生钱;塔座中的普通人,生存依赖人赚钱;中产阶层就是“双轨收入者”,既有财产收入,又有职业收入,小生意人亦可归类为职业收入者。

最早提出中产阶层理论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人类第一部《政治学》中写到,城邦经济会形成富和穷两个阶层,中产阶层位居二者之间。中产阶层态度中庸,既不嫉恨富人,又不被穷人嫉恨,所以是城邦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相关统计显示,中产阶层并不是一个人口多数群体,但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力很高。城市中产家庭的第一代财富几乎都和房地产相关,因为房地产是城市化红利的主要载体。城市化红利的主要来源是稀缺空间的溢价,而空间的溢价率取决于单位空间的人口与财富之比。然而在城市化完成后,中产家庭的财富偏好会追随富人逐渐走向其他投资,尽管房地产的投资偏好依然很强,但是伴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城市中产家庭的金融资产占比会逐年上升,可称之为家庭资产的证券化率。

在美国,著名的标准普尔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末完成了一项统计调查,基于对200多万家庭财富的分析绘制了一幅“标普资产配置四象限图”:10%的资产是“要花的钱”;20%的资产是“应急的钱”;30%的资产用于“钱生钱”;40%的资产是房产和长期性保险,可以传给后代。后来,这张图几乎成为美国中产家庭的理财宝典,在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股权投资的崛起,中产上层家庭的股权投资比例逐年上升,股票、股权和房产证券化等资产共同提高了美国家庭资产的证券化率。如今简单对比中美两国的家庭财富,最主要的差别就是中国家庭财富总量中逾四分之三是房地产,缺乏流动性。美国家庭财富总量中逾70%为证券化资产,流动性较高。流动性是金融资产的灵魂,流动性金融资产有两个特征:其一在于可随时转换为现金,其二在于可产生现金收入。

在和平发展的时代,国家盛衰看资产负债率,家族贫富看资产证券化率。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前最大的风险是那些闲置房地产。房地产缺乏流动性,背后就是银行、政府、企业和家庭的累积债务,在流动性金融资产不足的情况下,中产家庭的可消费收入越来越少,其他可投资选择越来越少,投资性现金流的枯竭,再加上股市长期萎靡不振,必然导致家庭资产证券化率下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仅占家庭财富总量的10%-12%,越来越多的家庭处于“资产虚高无现金”的状态。

股票市场是家庭资产证券化的起点,也是提高证券化率的关键。股市不兴,中产难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