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升级与蓝筹行情                <span style="positi

(2010-01-05 09:25:00)
标签:

杂谈

    

股市升级与蓝筹行情
   本文首发于《上海证券报》2010年1月5日A1版,因版面限制有删节,此处上原文。 

   2009年是中国股市的创新元年,一是基本完成了股权分置的改革,二是成功推出了创业板市场。顺理成章,人们开始关注2010年的改革,关注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何时推出,因为深化改革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更重要的是: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代表着中国股市的升级换代。

   金融业是经营人性的产业,她以实体经济作为支点,用货币为杠杆,金融家玩儿的就是杠杆率。有了支点和杠杆,杠杆率的高低决定金融业的经营水平和风险等级,所以是在经营人性的风险偏好差异。在虚拟经济中,金融交易的基础不是差异化的需求和分工,而是不同群体的风险偏好。人们的理性决策从实体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转变为虚拟经济的风险/回报分析,风险就和财富画上了等号。富贵险中求,财富即风险,对财富的追逐必然驱动人们铤而走险。这就像迪斯尼乐园的各种游戏一样,有人去了就是散散步,有人就爱玩儿过天车,散步观光的群体看着过天车心里发虚,爱玩儿过天车的群体看着散步的人想:没事儿跑这儿瞎溜达什么?多没劲啊!

   股票市”厝灰谑实钡氖焙蛱嵘芨送蹲实牡燃叮芍钙诨鹾腿谧嗜谌橇酱蠡⌒缘母芨送蹲使ぞ摺N颐嵌匀37个股票市场的研究表明:21个市场是在股指期货出台之前推出融资融券的;6个市场在股指期货出台之前已经有了看跌期权;3个市场是在随后不久即推出了融资融券。全球只有5个股票市场是融资融券滞后于股指期货,而且正是由于较长期的滞后,这5个市场都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发生了市场的剧烈震荡。最典型的事件之一是香港股市在1987年发生的股灾。当时的香港股市由于没有做空机制,美国股市在1987年10月19日发生的“黑色星期一”,传导至香港股市引发大幅度下跌,跌幅比美国股市高出一倍有余。有专家评论说:香港股市缺乏卖空机制是引发其1987年证券市”览5闹饕蛑弧;谏鲜隼肪椋颐桥卸现泄墒锌赡芑嵩诠芍钙诨踔奥氏韧瞥鋈谧嗜谌滴竦氖缘悖裎梗鹑谘苌方灰姿椭饕诨豕窘械墓芍钙诨跄D獠僮鞯氖奔湟汛锶曛茫谧嗜谌氖缘惴桨敢丫硕啻翁致坌拚9鹬と芯吭狈断蚺舻仍12月29日的研究报告中大胆预测:融资融券或将在春节前后推出,而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有可能在“五一”节之后。必需特别声明的是:我们的预测并不影响证监会的决策,证监会的决策或许还要经过国务院的核准。

   无论是融资融券还是股指期货率先推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股市中的大盘蓝筹股,因为试点方案中的可投资对象已被限定在沪深300指数的构成之中。从股指期货看,模拟交易的品种是沪深300指数,从融资融券看,合格的可质押股票在试点期间一定是大盘蓝筹。如果两项改革在一年之内相继推出,以沪深300为基础的指数基金产品会扩容,挂钩沪深300的理财产品也会增多,如果指数基金被允许质押融资,还可将持有的基金产品质押放大交易的规模和频率。这些创新性的交易机会将提高大盘蓝筹股票的流动性和融资率,会在2010年的蓝筹股行情中推波助澜。

   有人会问: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真有必要吗?管理层会在今年推出吗?坦率地说,这种质疑正是两项改革迟迟未能付诸实施的原因。尤其是在全球金融海啸发生后,衍生证券市场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加深与扩散,不少人对衍生证券和杠杆投资增加了更多的怀疑和恐惧。内行人能理解证券市场的内在机制,不会因噎废食,外行人会舍本逐末,把金融危机归因于衍生证券市场。道理说来也很简单,海啸源于海底的地震,但直接导致人员伤亡的却不是地震和海啸,而是海啸或地震引发的大厦倒塌等等。那么在海啸过后,我们会因为大厦的倒塌伤人而从此不盖大厦了吗?显然不会。我们会提高大厦的结构性灾变应力,优化设计。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由于金融海啸而暂时搁置,否则应该是在2009年与创业板市场先后推出。在金融危机过后,这两项延后的改革会提上议事日程,所以近期的市场传闻绝非空穴来风,只是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今年股市不会重复2009年的“V型惊艳”,投资人正在寻找借口来启动新一轮的上涨,深化改革的传闻因此成为聚拢人气的借口,使投资人的关注和资金的流向聚焦到大盘蓝筹股。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关注直接受益于股市改革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行业的龙头股,以及持有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

   新年伊始,蓄势待发。2010年的股市将在泡沫化的复苏中逐渐化虚为实,间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实体经济的复苏,核心波动将在沪指3000-4000点(5-10%的越界),主基调将是:稳健,有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