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尔街舰队上岸仍命运未卜

(2008-10-10 13:23:00)
标签:

杂谈

新华尔街舰队上岸仍命运未卜

    本文首发于2008年10月9日《东方早报》。

    在金融海啸的袭击下,华尔街“舰队”风雨飘摇: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轰然倒地,美林证券被美洲银行收购,高盛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之后获得了巴菲特的注资,在昔日不可一世的华尔街“五巨头”之中,如今只有大摩一家还在挣扎。索罗斯先生忧心忡忡地说:美国经济还没有找到“避风的港湾”。备受争议的“七千亿救市”方案虽然勉强通过,道琼斯指数随后跌破万点大关预示着更多不确定性还在后面。

    华尔街“舰队”真的沉没了吗?许多人如是说。但若想一想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香港,还有东南亚海啸洗劫后的巴厘岛,当年受灾的国家和地区如今都在歌舞升平,仿佛灾难未曾发生。我们就应该相信,经历了金融海啸洗劫后的华尔街仍将存在,那么“洗牌“后的华尔街又将如何呢?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和。今日风雨飘摇的华尔街“五巨头”是当年1929-33年大萧条后从银行体系中被迫分离出来的,缘起于两大家族之争。由于股市崩盘引发了经济的大萧条,银行业大面积破产,JP摩根家族与洛克菲勒家族之争浮出水面。当时摩根家族的“地盘”是银证------银行与证券之间的关联交易,洛克菲勒家族的“地盘”是产融------实业与金融之间的关联交易,银行破产使证券金融危机进入到实体经济,严重伤害了洛克菲勒家族的经济利益,于是洛克菲勒家族把摩根家族告上法庭,由此启动了银证分离的金融体制改革,国会参众两院在1933616日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法院依此新法把摩根财团一分为三:JP摩根银行,摩根。斯坦利证券,也就是现在媒体常说的“大摩”,还有摩根保证基金。以分拆摩根集团为结果,美国金融业开始了银证分离的新体制,这对于美国有效分割金融风险和本土金融市场的保护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个体制到199912月美国克林顿总统签署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生效后才结束。但在美国实行分业体制期间,欧洲并没有改变,始终保持着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欧洲投资银行巨头是德意志银行,瑞银和瑞信三大集团公司,都是混业经营的全功能银行,这次在金融海啸中虽然也受到重创,却没有面临生存危机。金融业的正根是分业还是混业?两大金融体制孰优孰劣?多年来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今天终于在一次金融海啸的洗劫之中分出了胜负,由此看来,美国的华尔街舰队并没有沉没,而是在乱军中夺路出逃,迅速上岸了。

    在雷曼还在斤斤计较与美洲银行讨价还价之时,美林证券和美洲银行在24小时内完成交易,结果是在一周之内,雷曼沉没,美林靠岸,一沉一浮,格局突变。与此同时,高盛大摩双双缴械,主动申请“变性”为商业银行,之后不到一周,巴菲特巨资入股高盛,大摩正在与多家商业银行谈判,预计在月内会有结果。当年的“手足兄弟”JP摩根银行早已不念手足之情,俨然成为美联储的“接收大员”,接了贝尔斯登,又接了华盛顿互惠银行,在金融海啸中大发横财。在海啸来临之前,花旗集团早已完成了混业重组,在风浪中虽经重创却稳如泰山。这时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华尔街舰队已接近完成整编,他们是:花旗---摩根---高盛---美洲---大摩(+?)。从华尔街“五巨头”的改组进程看,1929-33年大萧条后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形成的投资银行几乎消失了,华尔街在独立了75年之后回归商业银行,美国金融市场真正进入了混业经营的时代。

    华尔街“上岸”了,也许是提前驶进了“避风的港湾”,湾内湾外,风声雨声,金融海啸渐行渐远。金融危机的“肇事者”偃旗息鼓了,未来美国的金融灾情或许会像强震之后的余震,一波低于一波。虽然眼前的金融市场还是一片狼藉,恐慌性抛售在半年内会越演越烈,这是因为实体经济的危机刚刚开始,美国的金融病毒还在向世界蔓延。现在至少可以说,就好比是森林火灾中已经切断了“火源”一样,还在燃烧的只能听其自然,而没有点燃的森林则会因祸得福,枝繁叶茂,有了更广阔的生长空间。所以我们现在首先应关注的是“火源”是否真的切断了,然后再关注华尔街新格局形成后的机会与挑战。

 

                                     2008-10-6于美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