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经营的金融化与反周期

(2008-09-03 13:46:00)
标签:

杂谈

企业经营的金融化与反周期

    本文分两部分分别发表于《中外管理》金岩石专栏,2008年7月《准备过冬》,8月《企业金融化的GE榜样》。

    寒流将至,准备过冬!不久前的预警引起关注,说明许多企业家开始思考自身经营策略的调整了。在我看来,企业经营的成败半靠智慧半靠天,微观经营产品市场,宏观经营周期波动,所以要不断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审时度势重在把握宏观的景气周期,而能屈能伸则是企业经营方式的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所讲的金融化模式也是企业经营方式的选择之一。

    为商之道,虚虚实实,虚在哪里?实在哪里?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道琼斯指数当年所选的30家优质公司,如今还活在世上的只有GE一家,在我看来,GE成活的关键在于其商业模式中的金融业务和反周期的现金流。许多人把GE解读为实业公司,主营电器产品,所以无法理解一个劳动密集型的电器公司怎能活到今天。其实,后期的GE模式把公司分成两个,一个是实业公司(GE Industrial),一个是金融公司(GE Capital)。前者做实业,现金流导向,后者做金融,净利润导向,两个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在财务报表上把金融业务收入部分转化为实业公司的利润,使GE实业公司的经营性利润保持稳定的成长。由于实业公司的经营性利润和金融公司的投资性收益有反周期效应,多个现金流的周期性互补就支持了集团公司的稳定成长,这就是GE公司基业长青的秘诀。

    关于韦尔奇的书很多,却很少涉及GE公司的经营模式,多半是在讲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所以,GE公司的基业长青一直是个谜。不仅对中国人是个谜,对美国人也是个谜。后来由于GE金融公司CEO温尼克的离婚官司打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才揭开了GE模式的谜底。由于这场官司披露了温尼克的收入和财产,使人们知道了在GE公司里温尼克比韦尔奇赚钱更多,也就知道了GE金融公司是藏在镁光灯后面的“现金牛”。由此深究下去,揭开了GE真正的“产品”不是电器,而是金融。举一个产品为例,GE商务金融业务的产品之一是飞机租赁,租赁的飞机用的是GE实业公司生产的飞机引擎,关联交易的流程是GE金融公司购买GE实业公司的飞机引擎,配上机壳和其它附属设备变为“交钥匙”项目对外租赁,租赁飞机的客户不仅不用付款,还可以得到一笔额外的授信,这就使经营航空业的租赁客户摆脱了起步阶段的现金流压力,GE金融公司的飞机租赁业务自然是生意兴隆。

    从飞机制造到租赁的业务链横跨GE实业和GE金融两家公司,不仅把原来滞销的飞机引擎卖出去了,而且创造了六个盈利点,一个可分割的现金流。从飞机引擎的设计制造到完整的交钥匙租赁,制造业赢利和金融化收益浑然一体,还可以在两个法人主体之间比例分割。更重要的是,利润分割的比例和时点都是可以灵活调整的,而现金流和净利润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调整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反周期工具。在这个业务链中,盈利点可以划分为设计-制造-采购-组装-租赁-服务六项。此外,设备租赁的利率远高于GE企业债的利率,GE金融公司以预期的租赁现金流为基准发行企业债,就创造了债券利率和租赁利率之间的净息差收入,所以租赁融资的金额越高,净息差收入越高,设备租赁加上一个额度,不仅使租赁飞机的客户减轻了在起步阶段的经营压力,而且保证了GE金融公司之租赁业务收入的稳定回流,保证了GE金融公司发行债券的高等级和相应的低利率。到这里,我想有一定经营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就能够举一反三,理解企业的金融化业务与反周期收入的关系了。

    企业经营也要知天命,有些“天命”是企业管不了的,比如天灾,政治,科技进步和金融风暴等等,碰到这些要命的事情,多数企业也只能“听天由命”,顺天由人。企业必须而又能够经营的是经济周期,这是一种动态的风险管理。中国文化常讲“万一”,从语气上就是指小概率事件,是可以不设防的。但是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国际化,金融化,新技术和气候变异等等,把各种小概率的“万一”,变成了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经营中若没有反周期杠杆,企业的死亡只是早晚的事。一将成名万骨枯,每个行业的成功企业都是在同业的尸体中崛起的,成功企业也无需因此内疚,因为多数企业的失败,不是死于非命,就是死于自杀,多半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的。成功者常常是有幸逃过“一劫”,所以在经营中不断审时度势,把反周期策略放在首位,就有较高的概率不断逃过“劫难”,走向基业长青。

    反周期的经营策略要融入企业的会计和财务,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会计和财务的分离,会计更多关注的是现金流和净利润,财务更多关注的是投融资和资金链。企业可以不在机构设置上把会计和财务分离,但是在经营流程中却必须清楚两个不同的职能分工。俗话说,不怕没钱赚,就怕资金断。这可以形象比喻为:净利润是智慧,现金流是容貌,投融资是骨肉,资金链是血液。活着的企业,未必都聪明漂亮,但一定是有血有肉的,所以会计管的是盈亏,而财务管的是生死,不管企业做什么生意,在财务上都是现金流和资金链的动态平衡。传统企业的账房先生往往只关心净利润会计,关心买低卖高,人吃马喂。

    怎样才能做到会计和财务的分离?怎样才能分割业务的现金流?现代会计制度已经给了答案,企业可以从三个角度处理财务数据,其一是净利润会计,其二是现金流会计,其三是投融资会计。净利润会计毋庸赘言,现金流会计却暗藏玄机,因为现金流可以有正负,可以拆分为利润中心和费用中心。设定一个完整的现金流是负现金流,若能把其中几段拆为费用中心,并入投融资会计,这个现金流就可能由负转正。分拆出来的费用中心并入投融资会计,不仅作为资本性开支可以摊销十年以上,而且由于有投资性资产的预期增值,在资本性开支的项下逐渐形成为投资性收益,这就产生了经营性收益和投资性收益的二元化,背后就会有可调节的金融化业务收入,客观上成为企业的反周期经营杠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案例来说明,现代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本性开支和投资性收益近年来明显呈上升趋势,这就足以说明企业的经营性风险和反周期经营同比上升了。

 

    寒流将至,准备过冬。一要准备过冬的粮草,二要评估行业的风险,三要调整公司的经营。银根收紧,地下钱庄的利率创了近30年的新高,许多行业都在呼吁“救市”,柳暗花明疑无路,山雨欲来风满楼。其实大家都明白:如果政府真能救市,也就不需要市场了。

                        2008年7月15日于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节目预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