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路演研究员券商大牌 |
分类: 证券市场 |
昨天,有家行业口碑不错的券商研究所出了个医药公司的研究报告,但被某机构人士嗤之以鼻。“什么专业研究机构?比我们的反应还要慢,如果不是我的建议,他们的研究员根本想不到去那家公司调研。”此言刻薄了点,但也说出了一个现象,有的券商研究所、研究员常常在机构的指引、提醒下才去调研基本面有明显变化的公司。行话称之为“反路演”。
“反路演”是针对路演而言的。券商研究所在认为挖掘了一家好公司后,为引起机构的重视,组织研究员通过路演的方式向机构隆重推介。“反路演”自然就是机构引导研究员去调研、去写报告了。
“反路演”已成为一个特定的词,我们就有必要来讨论讨论了。
中国人讲究人情,机构中的人难免会因为有同学、亲戚、朋友在某家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会计师事务所等上市公司中介那里工作,因而,较早地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变动;也有的机构因为与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或其中的个人有利益上的纠葛而随时掌握上市公司动态。但毕竟这是极个别的现象。暂且不表。
研究员被“反路演”,更多地暴露了研究员甚至券商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我注意到,最近一些被爆炒的中小市值股票,还是有基本面支持的,但并没有研究报告支撑。这说明研究员没有关注或没有关注到这些公司。市场发现了公司的价值,作为专门研究公司价值的研究员却没有发现,首先一点,是研究员不勤奋、跑动不积极、视野不开阔。
从机制上说,则与券商研究所的管理有关的。一些所谓的大牌研究员或大牌券商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现在自己出门跑动得少了,经常是让助理给上市公司打打电话、了解情况而已。从机制上来看,券商研究所除了给这些资深研究员高薪外,要有更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化转型成功后,大概除了华泰证券外,券商研究所是全面拷贝其模式,并把综合性研究所作为发展目标。实际上,很多券商研究所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就是研究员的人数也远远满足不了行业研究的需要。于是,一个研究员要看多个行业。试想,现在一个大的行业要一个研究小组才看得过来,一个研究员看多个行业怎么顾得过来呢?只能是蜻蜓点水,或只关注几家公司了。
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差异化的问题,券商研究所也是这样。券商研究所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差异化的策略,如果能成为几个行业、几个领域的研究权威,不是同样拥有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