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论语〉15.24》解析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qí)①恕乎!己所不欲,勿施(shí)于人。”
【注】① 其(qí):犹“殆”,表疑议或揣测。
【译】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呢?”孔子说:“那恐怕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解析】
恕,如其心,以心换心。孔子这段话,说得就是要用对待自己的心情来对待他人。对待众生如此,对待部属更应如此。自己不需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能做到的,也不要苛求别人做到。我们平时遇到事情时常说“将心比心”,又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正是孔子在此说的道理。作为一个领导者,能够关注部属的感受,这就是博爱的起始。以自己的心境去体会他人的心境,就是将心比心,做到了此,和他人相处时就可以设身处地为他人思虑。
上司与部属,是一对相对的关系存在,既可以从部属中反鉴自己,又可以从自己体及部属。问题在于,我们现在的世道人心,每每是反其道而行之。有些人总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想让别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巴不得卖给别人。相反呢,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钟爱的东西,绝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是“己所不欲,千方百计强施于人”,或是“己所欲,绝不施于人”。之所以会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凡事很少替他人着想,一事当前,总是先替自己打算,说到底,还是一个私字在作怪。
“勿施于人”,虽然是消极的为仁之道。但它是“为仁由己”的事,是不必苛求他人自己就能做得了的。一个立志培养仁心的人,等自己尚没有力量“立人”、“达人”之时,就应该先从此处入手,把它当作终身的座右铭。如果人人都这样做到了,自然也就没有外人再把不好的事情“加诸我”了,这个原本纷杂的世界就会充满阳光。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