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论语〉15.2》解析

【原文】
在陈绝粮①。从者病②,莫能兴(xīnɡ)③。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④乎?”子曰:“君子固穷⑤,小人穷斯滥⑥矣。”
【注】①
在陈绝粮: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时,先后到过卫、曹、宋、郑、蔡、陈等国,由陈返蔡途中,正赶上吴国攻陈,楚国又来救陈。兵荒马乱之中,孔子及其弟子被困不得进退,绝粮七天,许多弟子饥饿不能行走。
② 病:困乏;疲惫。
③ 兴(xīnɡ):起来,振作。此处指站起来行走。
④ 穷:穷困,困窘。
⑤ 固穷:固守、安守穷困,坚持节操甘处贫穷。
⑥ 滥:贪得;乱了心志,无所顾忌地做出越轨之事。
【译】 孔子在陈地被困时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们因饥饿和困乏而疲惫不堪,不能再站起来行走了。子路面带愠色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会有这样困窘的时候吗?”孔子说:“会有的。只不过君子遭遇穷困时,能够保守品德安于窘迫,如果是小人处于困窘之中,他们就会乱了心性而做出越轨的举动罢了。”

【解析】
君子为什么能够安贫乐道呢?这是由于“君子固穷”的本质所致。孔子在陈绝粮,指的是经济穷困,但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穷困方面,人生挫折,事业坎坷,人到了穷途末路,都可以理解为“穷”的范围。凡是到了这个关头,君子都应该具有“固穷”的胸襟和气度,“既来之,则安之”,以至鼓励自己走出困境,而不应该“穷斯滥矣”,胡作非为,投机取巧或铤而走险,甚至屈志变节,苟且偷生。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的是如何战胜逆境和走出困境的问题。我们知道,自古雄才多磨难。圣人尚有断粮饿饭的时候,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受一点穷困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人生来讲,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前途上的坎坷自不必说,还有那突兀而起的大山。大山想把所有的前路阻断,让重重险峻摧垮行路人的精神。这些艰难险阻,有些是敌手设下的障碍,有些则是故意磨练你心志的考验方式。你仔细研究一下唐僧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那些妖魔鬼怪们有几个不是仙佛们人为制造出来的?以至于把佛经拿到了手,菩萨掐指一算说“还缺一难”,不照样急驾云头追上前去凑够这圆满之数吗?天是不会被山阻住的,可人就说不定了,有多少人在困境中绝望了,从此颓废了自己的斗志,或者干脆丧身失命了?
君子能够“固穷”,首先在于他懂得天地的规律,在于他有战胜千难万险的思想准备,所以当灾难临头的时候,他们既不悲观也不绝望,而是把它看作上苍赐给自己的一次机会,他便趁这个时刻,开拓知识,增长才干,强健体魄,积蓄力量,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中,“增益其所不能”。谁这样做了,谁就会成为杰出的英雄。天不被阻止,怎么会有雷霆万钧雨雪寒暑?水不被阻止,怎么会有湖泊海洋的秀美和瀑布飞泻的壮观?马不被阻止,怎么会有凌空跳跃的优美英姿?火药不被阻止,怎么会有惊天动地的骤然爆发?你度过了困境就看到了向你招手的鲜花,你抓住了这种考验就向胜利靠近了一步。只要你心中的意志坚固无比,就会顺天应人地建立辉煌功业。
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你就会在险境中泰然自若,像孔子那样安闲若素。在这样的情况下,焦躁有何用?不仅没用还会坏事,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想必子路懂得了老师的意思:你看那满树的桃花,正是在严冬中坚持下来的结果;你听那满村的鸡啼,正是战胜黑夜迎接黎明的赞歌。子路的精神抖擞了,暂时的穷困又算什么?靠了心中不为风雨所动的信念,靠了对前途矢志不渝的向往,我们会踏平任何坎坷!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