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颂
鲁国,姬姓,周的后裔,封地在今山东南部。朱熹《诗集传》说:“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故赐伯禽(周公之子,始封于鲁)以天子礼乐,鲁于是乎有颂,以为庙乐。其后又自作诗以美其君,亦谓之颂。”古制,天子备礼乐,有宗庙乐歌,称之为《颂》,鲁因是大功臣周公之后,曾赐以庙乐。鲁国
后代之君,为了美化自己的功业,也擅作颂诗。
【原创作品】
駉(jiōnɡ)
——赞美岂只仅仅在于马?

《毛序》说:“《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牧于坰(jiōnɡ
)野,鲁人尊之。于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古代国防力量的强弱取决于马匹的多寡,马匹蕃多与否便成为国力盛衰的重要标志。本诗在颂扬鲁国因僖公重视“马政”而强大的同时,暗含着更深层次之意,即以马喻人,譬喻鲁国培养人才之盛,首开以马喻志之先河。
【原文】
駉駉(jiōnɡ jiōnɡ)牡马⑴,在坰(jiōnɡ)之野⑵。
薄言駉者⑶:有驈(yù)有皇⑷,
有骊(lì)有黄⑸,以车彭彭⑹。
思无疆⑺,思马斯臧⑻!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骓(zhuī)有駓(pī)⑼,
有骍(xīn)有骐(qí)⑽,以车伾伾(pī
pī)⑾!
思无期⑿,思马斯才⒀!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驒(tuó)有骆(luò)⒁,
有駵(liú)有雒(luò)⒂,以车绎绎⒃。
思无斁(yǐ)⒄,思马斯作⒅!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骃(yīn)有騢(xiá)⒆,
有驔(diàn)有鱼⒇,以车祛祛(qū
qū)(21)。
思无邪(22),思马斯徂(cú)(23)!

【注释】
⑴
駉駉(jiōnɡ
jiōnɡ):马肥壮的样子。牡马:公马。此处泛指包括牝马在内的健壮的群马。
⑵
坰(jiōnɡ):遥远的郊野。《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
⑶ 薄言:发语词。《辞海》本字条说:刘淇《助词辨略》卷五:“薄,辞也;言,亦辞也。薄言,重言之也。《诗》凡云‘薄言’,皆是发语之辞。”
駉者:肥壮的马。
⑷
驈(yù):胯间有白毛的黑马。皇:黄白色,通“騜(huánɡ)”,黄白色相杂的马;栗色毛中混生白毛的沙栗毛马。
⑸ 骊(lì):纯黑色的马。黄:黄骍色,黄而杂色的马。
⑹
以:用以,用来。车:驾车。彭彭:强壮有力的样子。
⑺
思:语气词。无:没有。疆:极限,止境。
⑻ 斯:是,此,这样的。臧:善,好。
⑼
骓(zhuī):毛色苍白相间的马。駓(pī):毛色黄白相杂的马。
⑽ 骍(xīn):赤色马,今之红栗毛或金栗毛马。骐(qí):青黑色有如棋盘格子纹的马。
⑾ 伾伾(pī pī):稳健有力的样子。
⑿
期:限度。
⒀
才:通“材”,材质,本质。
⒁ 驒(tuó):有鳞状黑斑纹的青毛马。骆(luò):尾和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毛黑色的白马。
⒂ 駵(liú):亦作“骝(liú)”,赤身黑鬣的马。雒(luò):白鬣的黑马。
⒃
绎绎:善走的样子,连续不断地跑得很快,既有速度又有耐力。
⒄
斁(yǐ):厌,厌弃。无斁:不厌弃,不倦怠。
⒅
作:振作,精神抖擞,神气十足。
⒆
骃(yīn):浅黑带白色的杂毛马。騢(xiá):赤白色的杂毛马;赤毛中混生白毛的沙骝毛马。
⒇
驔(diàn):脚胫有长毫的马;黄色脊毛的黑马。鱼:眼眶有白圈的马。
(21)
祛祛(qū qū):亦作“袪袪(qū
qū)”,强健的样子。
(22)
邪:歪斜,邪曲,不听指挥,不走正道,调皮捣蛋。
(23)
徂(cú):往,到,行,远行。

【译文】
那些肥美的群马健壮又高大,
放牧在遥远的郊野傍近水涯。
请你去看看那些肥壮的马:
黑身白胯的马,黄而夹白的马,
通身漆黑的马,金黄带赤的马,
用来强壮有力地把车驾。
啊,它的德性无止境,
哟,这样的骏马善好顶呱呱!
那些肥美的群马健壮又高大,
放牧在遥远的郊野傍近水涯。
请你去看看那些肥壮的马:
苍白相间的马,黄白杂毛的马,
赤红栗毛的马,青黑格纹的马,
用来稳健有力地把车驾,
啊,它的气力无限度,
哟,这样的骏马素质没法夸!
那些肥美的群马健壮又高大,
放牧在遥远的郊野傍近水涯。
请你去看看那些肥壮的马:
青黑的斑纹马,白身黑鬣的马,
赤身黑鬣的马,黑身白鬣的马,
用来快当持久地把车驾。
啊,它毫不倦怠不拖沓,
哟,这样的马儿振作精神擞!
那些肥美的群马健壮又高大,
放牧在遥远的郊野傍近水涯。
请你去看看那些肥壮的马:
黑白相杂的马,红白骝色的马,
胫生长毫的马,眼眶白圈的马,
用来强健稳当地把车驾。
啊,它的志向不歪斜,
哟,这样的马儿善把远道行!
【解析】
赞美岂只仅仅在于马?

古代的战争在秦以前主要靠车战,因而马匹的蕃多与否就成为国力盛衰的重要标志。鲁僖公是一个重视“马政”的贤君,因而造就了一个国力强盛的鲁国。
本诗一起始,就以叠音字“駉駉”摹状群马的雄健壮硕,把人们带入到了一个意境开阔饶有情趣的远郊放牧场上。诗虽然言说的是牡马,实际上指的是群马,也包括那牝马在内。湛蓝湛蓝的天穹上飘浮着几朵白云,蓝天白云下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碧草茵茵野花丛丛、平展展如同地毯般的草地上,游动着一群群膘肥体壮的骏马。正如《庄子·外篇·马蹄》中所说:“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dì,踢,用于兽类)”一样,水草丰美,群马率性而动:它们或饮水食草,或掉尾驱虫,或昂首而立,或偃然而仆,或交颈相摩,或分背相踢……真是千姿百态,生机盎然,莫可名状。我们虽然没有见到跃马扬鞭的牧人,但从群马悠闲自得的神态中,也似乎看见了躲在马后那双狡黠的眼睛,那些慓悍勇敢而能够吃苦耐劳且饱经风霜的牧马人,不正是培育了这些骏马的幕后英雄吗?
全诗共分四章,每章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又有所侧重,描述了马的四种特点。因为一乘之马为四匹,所以又在每章中举出了四种毛色的骏马。
首章写马的德性。诗者引导我们欣赏了驈、皇、骊、黄四种毛色的马:黑、白、黄、赤,错杂相间,煞是好看。“以车彭彭”描写出了马儿拉车时的稳健有力,末句一个“臧”字,点明了骏马驯良的德性。孔子曾经说过:“人们称赞千里马,并不是赞美它日行千里的脚力,而是赞美它驯良易使、善解人意的品德。”千里马的气力是先天的,但它的品德却是后天的。千里马天生的禀赋只是自然状态,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而品德才是经过切磋琢磨后温润和美的佳玉。我们看那些良驹宝马,它跑的时候,两腿交替奔驰,平稳地一点儿也没有颠簸;主人坠鞍,它立刻站住,绝不会践踏主人或拖着主人跑;肚带没有系紧,即使骑上去了,它也不走,打也不走;老马识途,它会把主人平安地驮回家里等等。千里驹的这些品德都是后天驯化出来的,所以特地把它放在第一位置来展示。
二章写马的力量。诗者引导我们欣赏了骓、駓、骍、骐四种毛色的马:苍白、黄白、赤黄、青黑,多种色彩互相映衬,绚丽夺目。“以车伾伾”描写出了马儿的矫健有力,末句一个“才”字,点明了骏马筋力强健的材力。
三章写马的精神。诗者引导我们欣赏了驒、骆、駵、雒四种毛色的马:青、白、赤、黑四色杂然相处,文采斐然。“以车绎绎”描写出了马儿风驰电掣般善于奔跑的气势,末句一个“作”字,极其传神地写出了骏马奋起腾跃的动态与精神,正如杜甫在《画马赞》中所描绘得那样,真是“四蹄雷雹,一日天地。”
四章写马的志向。诗者引导我们欣赏了骃、騢、驔、鱼四种毛色的马:黑白、赤白、足长毫、眼白圈,合在一起,异彩纷呈。“以车祛祛”描写出了马儿能负重远行的强健,末句一个“徂”字,写出了骏马日行千里一往无前的精神与气慨。
《诗经》中颇不乏写马的佳句,然而通篇写马的却仅此一篇。宋人许顗(yǐ)在《颜周诗话》中说:“客言:‘李、杜诗中说马如《相马经》,有能过之者乎?’仆曰:‘《毛诗》过之。’”即指此诗。诗人不厌其烦、一口气对十六种马的形状和毛色的描述,极为生动细致,而且还写出了骏马的气势和神采,可谓是颂马诗中的佳作。
此诗仅仅是在赞美骏马吗?牧马纵盛,何关大政?而必为之颂,又何必居一国颂声之首?掩卷细思,原来本诗是“虚颂马德,以喻贤才”,明颂僖公牧马之盛,暗喻鲁国育贤之众,盖借马以比贤人君子耳。正如古代文人“以马寓志”一样,此虽駉马歌,实为一篇贤才颂。
鲁僖公重视马政,所以骏马成群、国力强盛;鲁僖公重视育人,所以人才济济、国泰民安。假如僖公不是养马而是购马,骏马总有衰老的时候;假如僖公不是育人而是招徕,人才总有枯竭的时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鲁僖公岂只是善于识马的伯乐?育马的他要比伯乐高明无数倍!俗话说:十年栽树,百年育人。人才靠引起和招徕是靠不住的,还是要脚踏实地靠自己培育才不至于干涸断流。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