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雅.小雅.甫(fǔ)田之什.桑扈》解析

(2011-01-14 09:54:57)
标签:

寓教于酒

克制

教诲

警钟

骄奢误国

歌舞升平

倾覆

楷模

居功自傲

诗经

文化

分类: 《诗经》解析

【原创作品】

       

——寓教于酒的谆谆教诲

《诗经.雅.小雅.甫(fǔ)田之什.桑扈》解析
    《毛序》:“《桑扈》,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动无礼文也。”此说不妥,这是王宴会诸侯的诗。

【原文】

交交桑扈⑴,有莺其羽⑵。

君子乐胥(xū)⑶,受天之祜(hù)⑷。

 

交交桑扈,有莺其领⑸。

君子乐胥,万邦之屏(pínɡ)⑹。

 

之屏之翰⑺,百辟(bì)为宪⑻。

不戢(jí)不难(nuó)⑼,受福不那(nuó)⑽。

 

(sì)(ɡōnɡ)其觩(qiú)⑾,旨酒思柔⑿。

彼交匪敖(ào)⒀,万福来求⒁。

【注释】

⑴ 交交:犹“佼佼”,飞舞往来不绝的样子。桑扈:鸟名,一名窃脂,即青雀,嘴曲而食肉。

⑵ 莺:鸟羽有文采,花纹很好看。

⑶ 君子:指参加王宴会的诸侯群臣。胥(xū)作语助,用于句末,无义。

⑷ 祜(hù):福。

⑸ 领:头颈。

⑹ 万邦:诸国。之:是。屏(pínɡ):障蔽或捍卫之物。

⑺ 之:此。翰:辅翼,“屏”指正面的障蔽,“翰”指侧面的障蔽。

⑻ 辟(bì) 国君,此处指诸侯国的国君。宪:效法,学习。

⑼ 戢(jí):收敛,指克制自己。难(nuó):通“傩(nuó)”,步有姿态,行有节度,喻言行合于礼法。

⑽ 那(nuó):多。

⑾ 兕(sì):犀牛。(ɡ  ōnɡ)青铜酒器。器腹椭圆,底有圈足,有兽头形器盖,也有整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兕觥:用犀牛角做的饮酒用器。(qiú):通“觓(qiú),兽角弯曲的样子。

⑿ 旨酒:美酒。思:作语助,无义。柔:温和,指酒性柔和。

⒀ 彼:彼此,互相。交:交往。匪:通“非”,不要。敖(ào):通“傲”,倨慢,傲慢不恭。

⒁ 求:请求,即“来求我”。

《诗经.雅.小雅.甫(fǔ)田之什.桑扈》解析
【译文】

  小巧玲珑的青雀鸟,

  羽毛华丽好漂亮。

  群臣欢乐喜气洋,

  鸿运万福自天降。

 

  飞来飞去的青雀鸟,

  颈羽艳丽闪金光。

  群臣欢乐喜气洋,

  各国赖你做屏障。

 

  正面做遮屏侧做障,

  诸侯以你为榜样。

  若不克己不守礼,

  福禄降临不多点。

 

  弯弯曲曲的牛角觥,

  美酒温和又柔融。

  相互交往不倨傲,

  万福登门自求请。

【解析】

寓教于酒的谆谆教诲

  《诗经.雅.小雅.甫(fǔ)田之什.桑扈》解析
    这是周王大宴诸侯时的祝酒诗,但在本诗的“觥筹交错”之中,隐含着警钟敲响的意思,告诫后世子孙要“居安思危,戒奢
以俭”。“历尽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兕觥其觩中可窥见其必然覆亡的命运,“旨酒思柔”中昭示着骄奢误国的道理,在一派歌舞升平中,于“颂祷中寓箴(zhēn)规意”,因而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诗的前两段充盈着溢美之辞,赞美参加宴会的人们堪为才华横溢的干练之臣,能担当起捍卫国家干城的重大责任。

  那个嘴似蜡、色微绿、性甚慧、小巧玲珑的青雀鸟,身上的羽毛华丽好漂亮啊。这种益鸟含有祥瑞之意,暗喻聚集在宴会上的都是才智之辈。色彩艳丽的鸟儿在天空飞翔,富有才智的臣属们在宫廷举杯祝福。两相协调,互为生色,寄寓近远,有着令人深省的意趣。

  歌者笔锋一转,由描写青雀的羽而到颈。颈者,领也;领者,导也。才智过人的群臣诸侯,负有统率民众、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是护卫国防的坚不可摧的屏障。

  诗的第三段说,君子因功高而能受敬。说君子对外像屏风,护卫着国家的神圣领土不受侵犯,而对内又像擎天之柱,支撑着国家大厦而不致倾覆。谁是这样的国家栋梁之材呢?在座的元老重臣全是,因而堪称各国诸侯的楷模。但有意思的是,笔锋陡地又一转,说出了两句劝诫之言,“若不克己不守礼,福禄降临不多点”。假如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既不谨慎又不思继续奋斗,只知道尽情地享受福泽,降临到身上的福禄终究是不会太多的。意思是说,光靠吃老本是靠不住的,做“楷模之臣”不是那样轻而易举的,战友们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

  第四段是说,君子不居傲而能成事。宴会上总是少不了“杯”与“酒”:兕觥是那样的弯曲,甜酒是这样的柔美。兕是犀牛,犀牛性刚好触,故以其角制为觥饮酒,所以寓鉴戒之意,使人不敢刚而傲也。酒是“柔酒”,柔酒则令人沉迷于醉生梦死之中,在花天酒地之中销蚀其冲天豪气。此处写“杯”写“酒”都暗着寓意,告诫参与宴会的人不要居功自傲,正如朱熹所说:“交际之间,无所傲慢,则我无事于求福,则福反来求我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事,否则将会一切落空化为乌有。假如不过激不居傲,万福也就汇合而来。

  劝诫他人莫要居功莫要自傲,正是因为满朝廷之中比比居功自傲之辈。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贞臣。”大凡某个时期要大力提倡什么,则说明某个时期此种美德过于缺乏了。本诗貌似颂辞,实为辛辣的讽刺。灯红酒绿的宴会上,那些只知“受天之祜”的官老爷们,不正是在其自矜才智的掩盖下,互相阿谀奉承着对方是栋梁之材,实则内心傲慢到了极点的蛀虫吗?在幽默与热烈的背后,已经隐藏着重重危机,可那些既贪婪又傲慢并且愚蠢至极的“君子”们,只知道“万福来求”,他们根本不考虑国家的安危,最后必将在“旨酒思柔”之中沉沦,透过诗句的背面,我们似乎看到了大厦倾崩、树倒猢狲散的场景。

  诗人没有指责黑暗,但却心事沉重。诗句怨而不怒,确为反话正说之佳作。

《诗经.雅.小雅.甫(fǔ)田之什.桑扈》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