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人闲居亦坦荡荡/《〈论语7.4〉解析

(2010-10-20 09:11:51)
标签:

孔子

申申

富贵

透澈

旷达淡泊

争斗

跋涉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解析

【原创作品】   《〈论语〉74》解析 

圣人闲居亦坦荡荡/《〈论语7.4〉解析
   【原文】
之燕
(yàn),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注】① 燕(yàn)居:通“宴居”,日常闲居,一般指公余无事之时独居。

② 申申:整洁、舒适、轻缓的样子。如:作词助,用同“然”。

③ 夭夭:面有愉色,和乐的样子。

【译】 孔子日常在家清闲独居的时候,仪态舒展自如,神色和乐喜悦。

圣人闲居亦坦荡荡/《〈论语7.4〉解析
    【解析】
  钱财如粪土,富贵如浮云。有了这种清醒透澈的认识,才能够“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具有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儒家与道家思想不同的是,它并不是把人世的欲望看得空泛虚幻,借助世人难及的飘渺的神思,取消“我”的存在,无贫贱富贵之分,从而也取消了一切物质的需求。孔子是借助于融入现世的“大我”精神注入个体之中,形成以仁义为主体的人格境界,又借人格的力量消减物欲的需求,以至于人生的淡泊和悠然。

    在金钱与富贵面前,世人的态度是“患得患失”。男人眼里的好东西除了美女,还有高官厚禄、千古英名、百万金钱……当然还有围在身边恭维与侍候的奴才。女人眼里的好东西诸如金钱、时髦、风光、男人、名誉……甚至是短暂的虚荣。在一些人的眼里,所谓“好东西”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存在着的东西,只要他能看得上,只要对他有用处,他都想据为己有,万物不嫌多,万事要占利。通过马不停蹄的争斗得到了,得到了后又什么都不想失去,还要马不停蹄地去保,为了保住已有的占有而再去占有。一个欲望满足了,另一个欲望又出现了,人们欲望的满足是在不断攀升和不断扩张的,欲壑难填,越陷越深,穷无止境。无数的人正是在这痛苦的泥沼里艰难跋涉,而惶惶不可终日。人一旦陷入这种怪圈,就会被自己炽热燃烧的欲望所左右,沦为它忠实的奴隶,继而不断地为它去奔波去拼命,也不断地为欲望不能满足而倍受折磨与煎熬。试问,这样的人能像孔子那样“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吗?

 《论语》所记载的孔子的这种神态,就正是“君子坦荡荡”的心态外露。他学会了放弃,因为他懂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太贪,不贪官、不贪名、不贪利、不贪色……不属于你的,你强求是得不到的。我们放弃的其实不是世上美好的物质,而是一种违背自然的行为,是一种痛苦的根源。那么,放弃了痛苦,自然也就谋取到了快乐。孔子从其思想深处树立了一个“知足”的意识,所以他内不惭外不愧,无忧无惧,无喜无怒,无恨无怨,宠辱皆忘,才能如此神清气爽。无欲则安,无欲则乐,无欲则刚,无欲则能拿得起放得下,假如成天患得患失,又如何能够坦诚自然?

圣人闲居亦坦荡荡/《〈论语7.4〉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