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止步不前/《〈论语6.12〉解析》

(2010-09-10 08:09:03)
标签:

中道而废

畏难不前

登攀

果实

退堂鼓

懦夫懒汉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解析

【原创作品】   《〈论语〉612》解析 

不要止步不前/《〈论语6.12〉解析》
   【原文】
冉求曰:“非不说
(yuè)之道,力不足也。”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rǔ)。”

【注】① 说(yuè):通“悦”,喜欢,爱好。

② 子:对人的尊称,此处指孔子:老师您。

③ 中道:半道。废:停止,放下。

④ 画:划断,停止。孔安国:“画,止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自止耳,非力极。”

【译】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的理论学说,而是因为我的能力不够。”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到中途半道走不动了才停止下来。可你现在是根本没有起步就想画地为牢止步不前。”

    不要止步不前/《〈论语6.12〉解析》
    【解析】
  本段告诉我们的是,不要畏难不前。冉求在这里所流露的,是“画地为牢、裹足不前”而缺乏信心的态度。冉求正是想打退堂鼓,所以孔子予以激励,要求他开步向前走,哪怕“中道而废”,也比止步不前强得多。

走不走得到是能力问题,走不走却是个态度问题。画地为牢,裹足不前,这是知难而退、自甘堕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立志后肯用功,持之以恒地坚决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他不把刚刚开垦的荒田当作耕种多年的熟地,他知道耕作和果实之间还隔着无数的青黄岁月,他坚信肯定会有收获的。相反,凡事功利主义,还没有开步就问终点何在、利益何在,期望值定得过高,恳切度要求得太迫,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结果便很容易画地为牢,把自我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甚至裹足不前打退堂鼓。孔子对这种人非常生气:你还没有迈步走,怎么知道你能力不够?你不过是不想走罢了!

    有这种思想的人不在少数,畏惧不前者比比皆是。冉求是一例,再有一个就是齐宣王,他们两人的话十分相似。齐宣王对孟子说:我对先生的主张很感兴趣,只是我没有这个能力。孟子说:有人要我挟(xié,又读 xiá)泰山超越北海,我说不能,那是真的不能;有人要我为长者攀一枝条,我说不能,那不是不能,是不为。

 人只有摆脱自己的局限和一切的羁绊才能进入另一境界。人最怕的是自己为自己设定心理障碍,所以人最难克服的东西来自于自身而非他方。达到了内心的自在,才能化为外在的动力,碰到类似冉求这样的人,你就用这种告诫来激励他:挺胸昂首迈开大步义无反顾地朝前走吧!哪怕到“中道而废”,也比你站在原地停步不前好!裹足不前是懦夫懒汉,“中道而废”是英雄好汉。哪怕你最后没能走到终点,你也可以向世人宣布:我曾经参与了!我曾经努力过!

不要止步不前/《〈论语6.12〉解析》不要止步不前/《〈论语6.12〉解析》不要止步不前/《〈论语6.12〉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