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论语〉6.9》解析

【原文】季氏使闵(mǐn)子骞(qiān)①为(wéi)费(bì)宰②。闵子骞曰:“善为(wèi)③我辞焉!如有复④我者,则吾必在汶(wèn)上⑤矣。”
【注】① 使:派遣,此处为打算派遣。闵(mǐn)子骞(qiān):孔子的学生,姓闵名损,字子骞。
② 为(wéi):做;担任。费(bì):鄪(bì)。古邑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费(fèi)县西北。另,在春秋鲁国还有费(fèi)邑,旧址在今山东鱼台西南费(fèi)亭。费(bì)宰:治理费城的地方官。
③ 善:好好地,和顺婉转地。为(wèi):替。
④ 复:重复,再来。
⑤ 汶(wèn):汶水,今山东的大汶河。上:北为上,南为下,“上”即汶水以北。汶水以北为齐国,暗指逃到齐国去。
【译】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出任费地的长官。闵子骞对来人说:“请你替我婉言谢绝吧!如果再来找我,那么我必定跑到汶水以北去了。”

【解析】
按照一般的思维,学到了才能就需要找一个施展才能的地方,但闵子骞却不是这样。季氏派人请他出来做官,不是让他出来先实习几天,然后再量才定位,而是把官衔和任职地点都确定好了,甚至把“委任状”都填妥了,派人驾着车来请他上任。马上就要黄袍加身了,但闵子骞却不买账,先是央求来人回去后替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推托之辞,然后又威胁暗示人家“再要逼我,我就逃到齐国去”,由此可见闵子骞辞官不做的坚决。
闵子骞为我们传达了一个什么信息呢?那就是出仕为官要有所选择,并不是想做官发了疯,什么官都想当都敢做。选择什么呢?就是孔子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要选择到政治清明的地方去辅佐志同道合的上司。你季氏僭越礼仪,把持朝政,早就存有谋反篡位之野心,我随你去做事,岂不是为虎作伥(chānɡ)、助暴为虐吗?做你那个官,也只能是大逆不道的官;坐你那个位,也只能是坑害民众的位。如果欣然领受这样的官职,将会成为天下人唾骂的对象,既不能施展自己的平生抱负,还会将一世英名付之东流。闵子骞对季氏给的官位弃之如敝屣(xǐ),推辞得坚决而不失风度:我既有用世之心,也有用世之能,但就是不为!原因何在?我并非毫无选择!
从政如此,求职也是如此。人到世上,学有所成,都想尽快找一个好的职位,但当今社会用人市场鱼龙混杂,在求职之时决不敢有丝毫马虎,弄不好就会跌入陷阱。让你当个主管,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兴许就是叫你去走私或是去贩毒。聘请你去当会计师,条件是你要帮他把账糊弄好,如何才能偷税漏税……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你可不能什么职位都敢坐,你可不能什么钱都敢接。饥不择食,渴不择饮,是人的本能,但真成了饮鸩(zhèn)止渴,悔之晚矣!因此,我们在渴望职位时关键要把握住一个“择”字,看它是否符合道义。如果不符合,宁可等待也不可贸然行事、摘到筐里都是菜。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干错行”,说的都是这同一个道理。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