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论语〉5.13》解析

【原文】 子贡曰:“夫(fū)子之文章①,可得而闻也;夫(fū)子之言性②与(yǔ)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注】① 文章:关于文献方面的学问。
② 性:人的本性。
【译】子贡说:“老师所传授的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文史知识,我们还可以听到学到;老师关于人性与天道的微妙见解,我们就难以听到学到了。”

【解析】 所谓天道就是宇宙的奥秘,所谓人道就是人的本性,就是做人的道理,就是人的思想人的世界观。人活着要干什么?为谁活着?“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忙忙碌碌追求的是什么目标?这些是所有人必须首先回答的问号。既然此生做了人,立志就要高远,就要以济世救人为宗旨。《论语》里所记载孔子的话,很少讲天道,讲得更多的是人道,这是因为“天道远,人道迩(ěr)。”正因为如此,子贡才说了这段话。
天道的事情,即宇宙的奥秘我们又能知道多少?蚂蚁看人道如同我们看天道那样高不可攀。天道是至公的,人性是至纯的。人性与天道为什么“不可得而闻也”?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zhānɡ)人以下不可语上”。孔子教学历来是因人而教的,有人听得懂时他就说,没有人听得懂时他就不说。因为世间能够听得懂的人太少了,即使许多人闻到了此种学问,也不会明白甚至不相信,所以孔子的态度是“罕言”,不是不说,而是很少说,他是力图把天道与人性的大道理通过微言大义的世间道理来阐述,引导人们在首先实实在在地把人做好之后再去研究。对于这样一个命题,孔子是“罕言之”,老子是“累言之”,释迦牟尼佛是“极言之”。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不妨读读《道德经》与佛经。
二是此类知识不是简单地靠听听就能懂的,它需要人们用心去悟。悟,就需要人静下心来去反思,你只有彻底摒弃了私心杂念,净滤了心灵深处的污垢,才能明心见性,明了孔子的微言大义,了悟人生的真谛。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