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正道人生
正道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91
  • 关注人气:31,1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风.王风.采葛》解析

(2010-06-17 09:11:36)
标签:

见心

采葛

三月

姑娘

彼采

诗经

文化

分类: 《诗经》解析

【原创作品】

        

————堕入爱河的人儿总觉时日短

《诗经.风.王风.采葛》解析

《毛序》说:“《采葛》,惧谗也。”实际上,这只是一首思念情人的诗。

【原文】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⑶。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⑸。

【注释】

⑴ 彼:那个,此处指那个姑娘。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可抽出纤维织布。

⑵ 萧:芦荻,蒿类植物名,有香味,可入药,古人用作祭祀。

⑶ 秋:三个月的时间,即一季。三秋:九个月,指时间较长。

艾:艾蒿,全草作药用,叶可制成艾绒,针灸治病用,枝叶熏烟可驱蚊。

岁:年。三岁:三年,指时间非常长。

【译文】

心上的姑娘到哪里采葛去了?

一天不见她的面,

犹如三月未见心不安呀。

 

心上的姑娘到哪里采萧去了?

一天不见她的面,

如同三秋未见心中焦呀。

 

心上的姑娘到哪里采艾去了?

一天不见她的面,

就像三年未见太难熬呀。

【解析】

堕入爱河的人儿总觉时日短

  《诗经.风.王风.采葛》解析
    一位男青年,对一位采葛的姑娘产生了无限的爱慕,才唱出了这首歌,以表明他深深的思恋之情。单从恋人相思这件事来看,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但诗作者却抓住了男女热恋中因离别相思而感觉时间特别久长的这一典型心理活动,采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来表达对姑娘那执着的热切的相思爱恋之情,语言是直率诚挚的,感情是炽热的,从而就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现代心理学也证明,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往往会因为个体主观情绪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产生“心理时间”长于或短于“物理时间”的现象。本诗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准确地揭示了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富有生命力的名句,至今还在人们的语汇中展现着旺盛的生命力。

  热恋中的情人,总感到时间太快,总觉得相聚短暂;同时又感到时间太慢,又觉得分离太久。人们处于这种状态之中时,心里除了热乎乎的情感体验之外,脑子里是容不下其它东西的,也不可能有其它东西。这是一种完全主观的内心状态。客观真实在情人的心中变成了主观真实,主观真实又掩盖了生活中的实际状态。客观真实完全可能被夸大凸现,或者被缩小忽略,完完全全地被主观所代替所包容。

  “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种心境是艺术化的心境,处于热恋中的男女,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同于常人的心境,才会“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实际上对方是一个丑八怪,在情人眼里也会变成天使:他的罗锅腰是那样地引人入胜,她的“萝卜花”眼珠竟也那么亮晶晶水汪汪。

  这难道不是变态吗?是的,是变态。把客观真实主观化,就是一种心理变态。但对恋爱来讲,这种变态又是正常的,如果你理性得一切都有条不紊滴水不漏,反倒是不正常的了。所以,恋爱的心理是一种艺术化了的心理,其变态也是善意的变态。

  但是,如果反过来说,对于一对恋人来说,毕竟恋爱的时间是短暂的,而婚后的柴米油盐才是长期的。尽管恋爱奇妙得如此美不可言,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们泼点冷水:沉浸在恋爱中的人啊,为了今后的幸福,请你们增加几分明智吧!

《诗经.风.王风.采葛》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