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阻挠不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标签:
工业4.0芯片产业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 |
分类: 竞争策略 |
虽然在去年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产业界和智库为美国政府提出了多项芯片产业政策发展意见,其中除了要遏制日本再次“抢夺”美国芯片市场,还要提防中国芯片产业后来居上。工业4.0研究院认为,美国智库和专家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潜力,还是有些低估。
在2016年6月27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CRS)发布了一份名为《美国半导体制造:产业趋势、全球竞争、联邦政策》(U.S.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ends, Global Competition,
Federal Policy,http://www.innovation4.cn/library/r8451)的报告,对全球芯片业的历史和竞争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特别是关于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成功阻击日本芯片业的分析,有提醒美国政府应该加强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之意。
其后,在2017年1月,美国总统科技咨询顾问委员会(PCAST,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也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芯片产业竞争力的报告,题目为《 确保美国在半导体领域长期领导地位》(REPORT
TO THE PRESIDENT Ensuring Long-Term U.S. Leadership in
Semiconductors,http://www.innovation4.cn/library/r7721),报告中专门辟出一章节对中国在芯片业的行动进行了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对IC消费占全球的57%,但是80%需要进口。而且,从中国(包括了本土的半导体厂商和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企业)半导体营收占比来看2012年为11.6%,2013年为12.0%,2014年为13.4%,可见国产率是很低的。
事实上,美国发布的两份芯片业分析报告都显示了一个观点,至少对于芯片产业的发展来讲,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政府通过各种补贴和低利率贷款支持发展的TSMC和UMC等半导体企业,还是韩国政府支持发展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甚至于美国为了抢夺IT时代的制高点强迫日本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议”(1986年)和1987年美国政府主导成立了Sematech联盟(美国商务部写了一份报告:http://www.innovation4.cn/library/r5616,有兴趣可以看看政策对产业的影响),都证明了一点,没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要求大规模投入的现代半导体产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而中国现有体制是适合做大规模投入和发展的,芯片产业是最容易体现中国体制优势的产业。加上目前资本的全球化和国内市场的庞大,中国半导体产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美国是难以阻挠的。毕竟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需求,这跟当时的日本(国内需求占比并不高)情况迥然不同,加上中国制造特有的低成本优势,中国芯片产业的繁荣指日可待。
当然,中国芯片产业还需要有选择性的发展,特别是应该在诸如工业级芯片(例如工业互联网、雾计算等)等未来市场需求大的领域做一些布局,或者在一些特定产业(例如新能源汽车等)会更具有全球的竞争力,同时跟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面向未来工业的创新生态,这才是中国芯片产业的最大目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