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数字化战略2025【六】

标签:
工业4.0研究院工业4.0国家战略数字化战略信息化战略 |
分类: 工业4.0时代 |
“智能网络化”代表了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中数字化潜力的全面与系统的利用,如能源、交通、卫生、教育和公共管理领域。在该概念下,熟悉的例子包括智能电网、智能电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数字医疗、数字学习、数字政务、数字社区或实现老年人自理的辅助系统。
智能网络化使一个更高规格的参与社会与政治生活成为可能,即在以上提到的国民经济的基础系统中提高效率、增加收益和实现增长。根据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ISI)[1]的一项研究,智能网络每年可以创造约560亿欧元的社会效益;其中有390亿欧元的预期效率提高和170亿欧元的额外增长动力。
为了利用这一潜力,我们已经采用了可以推进智能网络化这一主题的许多计划:
•2015年秋天,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智能网络战略”作为“2014 - 2017年数字化议程”的实施办法。该战略包括了许多与经济业务代表在信息技术峰会进程中获得的元素。为实现该战略,我们提出了“智能网络化”这一计划。[2]
•2015年11月,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的能源过渡数字化法律草案。
•2016年年初,《电子健康法》[3]开始生效。它为更多病人在使用远程医疗时铺平了道路,但它仍需要优化。
基于这些认识和举措,我们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使德国到2025年处于智能网络化进程的领先地位。为此,我们也积极参与欧洲信息通信技术政策,例如通过建立数字化和网络化价值示范区域说服公众,如在教育和卫生部门。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扫除障碍并予以实施过程中用户部门大力支持。接下来要做的是:
•促进投资和确保法律确定性:关于智能网络化投资环境必须得到优化。法律框架必须不断跨部门发展,并确保法律的确定性。特别地,对于数据所有权和使用透明法规更是必不可少的。最近通过的欧盟数据保护法规将确保更清晰的透明度和法律确定性。
•提高智能网络化欧洲层面基础:必须建立标准,以便创造一个统一的泛欧洲市场环境。德国联邦网络局将为此推进欧委会颁布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化滚动计划”的实施与更新,并也将考虑到智能网络化的促进目标。对于在DSM-VO的网络中立性调整在实施时,必须在开放的互联网中继续得到保护,并同时予以创新专业服务空间,例如,在卫生和交通部门的应用。
•扩大需求,产生协同效应:公民以及用户间的额外的信息和交流,是对于各州和各地区智能网络化的接受能力增强与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需求的关键。“智能网络化”[4]这一计划是各种质问的焦点。自2015年11月以来,这一计划就以在德国范围内路演讨论的方式寻求与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对话。一张在线地图展示最佳实践范例,这些范例可以成为其他的参照范本。“智能网络化”计划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开放式创新平台[5]。在这个数字市场和讨论空间内,专家、用户和利益相关者都可积极参与其中,抒发自己的想法并交流经验。现有方案中的协同作用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工业4.0的背景下,对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中小企业数字化的研究和创新促进。
•启动“智能网络化示范区域”促进项目:特别是在教育、卫生、能源、运输和行政等基本部门中,一个显著的社会或国名经济的增值是以公众对于示范区域支持和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为前提。为了支持试点和示范地区,联邦政府以相应的开放方式系统评估了实验条款框架(参见“实验室”下3)。
•建立联邦计划——“数字化联盟”:该联盟基于每个人都受到数字化影响,并且在经济、行政和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下十分容易推动的这一思想。数字化联盟应以示范地区为主,不同的地方政权、区域、企业、协会和民间团体之间秉着共同的目标,在地方层面上制定并施行具体的数字化措施。该联盟是由联邦层面的服务办公室发起的,并在建设和公共工作上予以支持(构架,战略制定,方针选择,指导,交流等)。
•建立智能网络化项目加速机制:该加速机制对年轻公司在成立后不久的最初发展时期到向投资者介绍商业计划书时,通过提供工作室,战略和技术支持,网络接入支持,以及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一个数字化的挑战是商业模式和数据使用技术的发展,而不损害个人隐私或数据的总体安全性。”
——乌尔里克·迈耶,工程博士,亚琛工业大学信息技术安全教授
参考资料:
德国数字化议程(2014-2017)中文版
[1]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德国智能电网的宏观经济潜力,2012
[2] http://www.netze-neu-nutzen.de
[3] 安全数字化媒体和在卫生事业应用法以及2015年12月21日修改的进一步法律http://www.bgbl.de/xaver/bgbl/start.xav?startbk=Bundesanzeiger_BGBl&jumpTo=bgbl115s2408.pdf
[4] http://www.netze-neu-nutzen.de
[5] http://www.oip.netze-neu-nutzen.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