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四次革命时期,全球各国开始思考并构建有利于自己的国家战略。德国明确提出了“工业4.0”概念和体系,美国也针对需求提出了“先进制造”概念和体系,中国也基于发展新需要,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愿景。
工业4.0研究院发现,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除了德国有举国上下一致的“工业4.0”战略构想,美国在“先进制造”国家战略之外,也出现了诸如通用电气主导成立的“工业互联网联盟”(IIC,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还有美国商务部主导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National Network
for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对于中国来讲,国家及相关部委提出的概念和体系,也有工信部自身主导的“智能制造”和“两化深度融合”,当然也有由中国工程院起草工信部规划司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同时还有发改委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和体系,各省市政府也根据需要,提出了诸如”机器换人“等概念和政策……
在这样大背景下,各国之家的概念和体系需要融合。
工业4.0研究院发现,德国工业4.0平台在2015年就开始频繁跟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以及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机构联系合作,期望推动全球化的制造业标准体系。
2016年肇始,就有德国工业4.0平台和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之间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两者进行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工业4.0研究院发现,他们主要融合点在标准体系上。
从本文附上的图片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平台的核心利益诉求点放到了制造业领域,而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核心利益诉求点放到了网络化连接方面,这可以推动双方进行相关合作。因为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涉及到的行业包括健康、制造业、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因此,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更是一种跨领域的基于工业物联网(IIoT,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的架构,而德国工业4.0平台专注到制造业的深入价值链构建,这是一个值得各位关注的焦点。
据工信部透露出来的消息,德国工业4.0平台也在跟中国相关机构沟通,也期望构建类似的合作关系,但从工业4.0研究院分析来看,由于中国工业种类齐全,涉及到行业领域也众多,市场跟美国以及欧洲几乎相当,要中国类似德国工业4.0平台放弃跨领域的标准构建,似乎不太可能。
唯一可能的是,双方尽量在标准上进行协调,通过类似ITU、ISO、IEC等国际标准组织来制定真正的国际标准,当然,工业4.0研究院更相信,通过未来5-10年的制造业实践,可能会涌现一些事实性的标准,但网络化在TCP/IP体系外构建一套全新标准的可能性比较小,在工业领域的工业云或工业大数据,有构建全新标准的可能,这个任务工程巨大,需要真正的举国之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