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深度解密

(2015-10-06 12:07:54)
标签:

军事

物联网

工业

互联网

联盟

分类: 竞争策略

       对于关注工业4.0的行业人士来讲,一直也比较关注美国GE提出并主导的工业互联网联盟(IIC,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但对于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目的以及运行情况,了解的并不多,甚至于一些GE的雇员,也对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仅限于GE联合埃森哲联合发布的《2015年工业互联网洞察》等报告。

       由于美国的产业一直拥有市场化企业提出并推广概念的传统,作为美国典型的工业企业代表GE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概念,也值得工业4.0研究院关注并深入了解,这对于我们区分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之间的异同非常有帮助。

       以实现物联网标准化为目标

       在2014年3月工业互联网联盟成立之时,《纽约时报》曾经发布了一篇评论文章,明确指出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物联网标准化(Consortium Wants Standards for ‘Internet of Things’),可见GE之所以联合AT&T、Cisco、IBM和Intel四大电信和IT公司,本质上也是联合一直关注并推广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在主要市场份额主导者之间建立联盟。 

http://www.580114.com/Services/BlogAttachment.ashx?AttachmentID=15421

       对于美国领先的电信运营商AT&T,它一直在推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到机器)的解决方案,因为在以通信网络运营企业眼中,所有的链接物除了人,就是物体了,介入到工业领域,也是AT&T的理想。事实上,在中国国内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也在推M2M的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发起企业Cisco,更是提出了所谓万物连接(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概念,该概念本质上就是物联网,只不过考虑到独特性的要求,提出一个拥有知识产权的概念,更有助于自己的掌控解决方案。

       IBM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在智慧地球的概念中,物联网是基础的技术。了解智慧地球在中国国内推广情况的行业人士应该记得,正是因为IBM的知名度,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等概念,在中国政府中很受欢迎,而底层的物联网技术,更是成为了中国风靡一时的高科技代表,并有中科院专家称物联网的热炒影响了CPS的发展。 

http://www.580114.com/Services/BlogAttachment.ashx?AttachmentID=15422

       工业4.0研究院CPS中心曾经邀请了来自哈佛的实习生,对Intel的物联网芯片布局进行过研究,从哈佛实习生跟踪研究的结果来看,Intel在物联网芯片上的标准化努力,非常值得国内关注芯片级产业的企业家注意。

       当然,GE自己推动的Predix平台,落脚点是软件,这也是GE期望未来转型为一家软件公司的战略目标。目前,GE成立了GE Digital公司,专注到Predix平台的开发和运营,而该平台也被GE等同于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

       工业互联网联盟运行机制

       中国国内不缺乏运行产业联盟的企业,但真正运行成功的,几乎没有。究其原因,缺乏一个良好的利益共享机制,是国内产业联盟难以落地的根本原因。借鉴学习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运行机制,对我们非常有意义。 

http://www.580114.com/Services/BlogAttachment.ashx?AttachmentID=15423

       工业4.0研究院通过深入分析工业互联网联盟运行机制,总结出几个要点:

      (一)明确联盟发起企业的代表性

        从工业互联网联盟的五家发起企业来看,它们基本上代表了有意愿并有利益的五家物联网概念关注者。

        AT&T一直关注M2M的应用,这是所谓电信运营商口中ICT应用的基本技术;Cisco作为物联网连接交换设备的厂家,并且提出了IoE的概念,关注物联网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IBM作为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提出者,期望找到驱动智慧地球新的动力,也是其动机之一;Intel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没有形成类似PC领域的影响力,考虑新的领域(诸如工业)战略布局,是一个合理的选择;GE自己本来就有大量的工业设备,把这些设备联网并提供预测性维护,是内在产品服务需要。

       因此,五家跟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发起工业互联网联盟,水到渠成。

     (二)OMG管理下的工业互联网联盟

       有可能国内关注工业互联网联盟的行业人士没有注意到,工业互联网联盟是由OMG进行管理的,这一点跟国内的产业联盟运行方式不同,国内大部分是由企业分别出人组建委员会进行管理。

       美国对产业联盟的运作非常有心得,通过诸如OMG组织进行产业联盟的管理,有助于隔离发起企业以及后续会员的利益冲突,减少协调上的困难,并有主意产业联盟相关流程的贯彻执行。

     (三)明确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模型

      既然工业互联网联盟把物联网的标准化作为工作目标,那么为物联网的发展确定标准化的参考架构模型就是首要任务之一了。在去年工业互联网联盟成立之后,一方面IIC不断发展会员,从成立之初的86个会员发展到上个月初的200多名,这是一个重大成就;另外,IIC在不久前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模型(Industrial Internet Reference Model)和标准词库(Industrial Internet Vocabulary),这为联盟的发展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进一步以各国分部方式发展

      从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官方网站透露的消息来看,目前IIC已经在德国成立了分部,工业互联网联盟德国分部是由Steinbeis Transfer Center Innovationsforum Industrie(STCII)负责的。

       现在据工信部相关官员透露,工业互联网联盟将在中国设立分部。同样,在印度和日本,也在加紧本国的工业互联网分部建设。

       吸引各企业加入的Testbed平台

       从工业4.0研究院分析来看,工业互联网联盟除了可以提供所谓行业最新信息外,更重要的是为一些领头羊提供了Testbed平台的机会,这可以给这些本来有能力自己构建平台的企业提供了机会,避免它们在联盟没有发展的空间。

       当然,由于这些领头羊企业提供了Testbed,会员企业也有机会参与到最先进的技术测试中去,这符合新技术变革初期的需要。

       目前工业互联网联盟提供了6个Testbed,其中包括了诸如Digital Twin/Thread(数字孪生体/线程)等新概念,当然,工业4.0研究院认为,工业互联网联盟提供的最大Testbed,应该是GE主导的Predix平台,该平台已经宣布提供predix.io开发者平台,这有点类似苹果的Xcode开发平台,这对GE Store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GE主导的工业互联网联盟,正走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一方面已经在联盟规模上具有优势,连西门子、华为等号称要自己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也加入了该组织,另外一方面,工业互联网联盟已经形成了一个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包括了信息服务、Testbed等会员服务。

       更重要的是,工业互联网联盟形成的产业间合作,大大降低了各大企业之间的分歧,并有可能找到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方式,促进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标准的形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