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材西点军校参考文献国富论孙子兵法杂谈 |
在大学成为商业性机构的年代,除了教授和学生,教科书也不能幸免。我们现在使用的大学教材,多半都是拼凑来的。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教材,封面上写的都是某某人编,而不是某某人著。
书本的最后都会象征性的写上本书的参考文献,否则别人会说你侵权。一般的教材,参考资料在20本书左右。这些教材都是我们的专家教授们编写的,其实无非是照着后面给出的参考资料,这本书抄一章,那本书选一节,最后凑成一本书,供本校学生使用。老师们也很乐意在自己组合出来的那本“四不像”上签上自己的大名,这样,在需要体现自己专业学者地位的时候,又多了一大力证嘛。
很多编书的老师都是在放暑假的时候凑出一本书来,交稿给学校的出版社,然后趁着假期还未结束,出去放松一下心情。等到旅游归来,下学期供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就出来了。同一门课程,会有很多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在有些问题上的观点都是不同,甚至对立的。然而,编书的老师们有时候会为了在期限之内完成任务,对这一点不够重视,以至于编出来的书在同一个问题上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让你读到某处,反过来看前一章节的时候,以为自己在看两本书。
我曾经很不怀好意的带着我们学校老师编的一本书跑到图书馆,照着书最后给出的参考文献,找这些原文献。因为各种原因,参考文献里的资料多半没找到,但那不要紧,因为找到的一小半,已经足以说明问题。赤裸裸的剽窃啊!一大章一大节的一字不漏的照搬上去啊!很多教授们都是号称有多少著作的,其实,照他们的这种著书法,一年编个十来本书都不在话下。以前千古文章一大抄,现在万本教材一大抄。更要紧是,这些凑教材的老师,他们往往能够一本正经的批评学生抄作业抄论文是不尊重别人劳动的表现。
当然,也有一部分教材确实是“著”的,这一类教材的作者基本都是美国人。在我使用过的所有教材里,我们国家教授都是“编”的,而少有的那些在封面上底气十足写上“著”字的,作者却是美国佬。这让有些同学虚假的民族自豪感很受打击,于是,他们说:这很正常的嘛,西点军校还用《孙子兵法》作教材呢。
这种说法跟把四大发明的地位提升得无限高如出一辙,把老祖宗的老脸拿出来做面具,就说明以自己那张脸真的不敢见人了。我不知道西点军校是用怎样的形式把《孙子兵法》当做教材的,但我知道我们的学校是怎样把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当教材的。
在每一门课程的第一章,都是讲述的这一门学问的起源。因为本人是经管系的,所以,使用过的每本教材都会在第一章引出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国富论》,意为本门学术有悠久历史,有完整的体系,是很重要很科学的。现在,已经在各教材的第一章见识过《国富论》不下二十次,但我任然没有目睹过这本经典真实的面貌。有了这个例子,我们就应该能理解西点军校把《孙子兵法》拿来作教材是怎么一回事了。
对于大学老师们拼凑教材的现象,学校是有意助长的,因为在各种评定中,这就是学校的实力啊,实力就是生源啊,生源就是钱啊。学校和老师能从中名利双收,所以他们都很喜欢这种模式,但那些和我一样的学生,他们有什么理由去为这样的现象辩解并维护它呢。或许,让学生只会服从与拥护,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从这一点上看,我们的教育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