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牵牛花文化 |
分类: 原创随笔 |
牵牛花开那抹靓丽的风景
在童年的记忆里,对牵牛花有着深深的牵挂,六七岁时和奶奶在乡下渡过了几个的夏天。在农村的屋前屋后,乡间的小路上,田边地角,即使是人迹罕至的荒野山岭,也 有牵牛花同荆棘作伴、与瓦砾为伍,它的枝蔓缠绕着荆棘,从嶙峋的石头夹缝中穿过。乡下随处可见到牵牛花的身影,它擎起朵朵的花儿,在微风中摆动,如同起舞的小 精灵,在吹奏着欢乐的乐曲。
牵牛花开,色彩艳丽,各色的花,状如喇叭,形似锁呐。奶奶喜欢牵牛花,最初她怕我采摘,就对我说这叫打破碗碗花,小孩子扯了它就端不住碗,会把吃饭的碗摔碎的 。但我总记不住奶奶的话,常把牵牛花扯下,串成一串串地玩,有时还把它放在嘴上,摇头晃脑滴如吹喇叭状,高兴的很。那时收音机里有档《小喇叭》广播节目,那是 我们这代人童年时光里孩子们的最爱。
“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那段清脆甜美的童声,印在在了我们这代小孩子的心里。玩着牵牛花,听着收音机《小喇叭》里那个叫孙敬修爷爷讲故事,那 就是我们最好的童年快乐时光,至今我还能记起孙敬修爷爷讲的一些故事呢。
邻里有个叫杏子的小姑娘,同我的年龄差不多大。孩子们青梅竹马,爱在一起玩。她也喜欢牵牛花,每看到色彩艳丽的花朵,她就会摘下一两朵来插在头上、耳边。仿佛 瞬间她就变成了美丽的仙女,成了美的化身。我们四个小男孩,八只手交叉握着,平放胯部,做成一只四抬大轿,给她的头顶一块红色的小手帕,让她分别伴我们的新娘 。有几个女孩子伴送迎亲的伴娘,剩下的男孩子每人顺手摘一两朵牵牛花,对着嘴,当作婚嫁的锁呐。我们沿着田间小路,循着村弄小巷,热热闹闹走,依哩哇啦吹。把 新娘子抬到各家,乐到各家。牵牛花,在我童年的河流里,曾泛起朵朵欢乐的浪花。
一次抬着新娘到我家,奶奶拉着杏子的手说:好秀气哟,你长大了真嫁给我们海哥?杏子低下了头,我,我,我了半天,脸涨得通红,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奶奶指 着杏子头上的花“你们都喜欢这种花啊。知道它为什么叫牵牛花吗?”还沉浸在儿童游戏中的我们,被一下子被问懵了。有人嘟囔着顺口说:“牵牛花,牵牛花,就是用来 牵牛的花呗。”
“这么柔美的花,这么柔弱的藤,怎么叫牵牛啊?”
“那,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晚上,牛郎和织女要在天上相会了。但天上隔着银河,那一天,天下所有的喜鹊都会飞到 银河边,用自己的身体为搭成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相聚。其实七夕帮助牛郎和织女的不仅是喜鹊,还有墙角边红红的胭脂花。这种花,在早饭,晚饭后开,早晚都提 醒牛郎,又过一天了啊。牛郎,你要努力噢,不要忘记了与织女相会的时间。除了胭脂花,还有牵牛花。牛郎化作的星叫牵牛星,所以这花就叫牵牛花,在牛郎织女相会 的前后时段开。你们看,这牵牛花像不像一口口倒着放的钟,一只只迎亲的锁呐,朵朵口儿朝上,口儿朝着天,这是牛郎请来帮他迎娶织女的乐队喔!”
这是我第一次听奶奶给我讲完整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是她第一次把打破碗碗花叫牵牛花。奶奶说在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只要王母娘娘一松口,牵牛花就会吹吹打打 ,热热闹闹地去忙迎亲的事呢。听到这里,我的心不由一颤,那王母娘娘不松口,牛郎和织女不能成婚,牵牛花不就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永远地盛开下去?
我多次凝视牵牛花,线条柔美,色彩艳丽。深红的,粉红的,宝蓝的,雪白的,每种各样的色泽,从花托处开始向喇叭口和边沿,进行颜色的渐变,深浅不一,浓淡相宜 。翠绿而纫性十足的藤蔓,顺着各种地势使劲地向上攀爬,朵朵花盏,努力朝向天空,像在静静地等待。美丽的牵牛花,竟然有着着这么凄婉的故事,从奶奶的民间故事 里我禁不住对牵牛花肃然起敬起来。
从此,每到牵牛花开时节,白天,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搬一张木凳,守护竹篱笆前的牵牛花。看一朵朵柔弱而美丽的牵牛花美丽绽放。晚上,只要夜空一有星星,我也 会搬一张木凳,守候在院子里,想等牛郎织女相会,聆听牛郎召唤迎亲乐队上天宫的声音。喔,童年,那丛牵牛花啊,总在我梦里萦绕。
作家郁达夫写《故都的秋》:“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郁达夫写出了牵牛 花故都的秋味。如今我走在乡野间,牵牛花又浮现在眼前了,它勾起了我童年美丽的记忆。牵牛花幽幽的秋韵,周围野草拥挤着它,它却努力地生长着,洁白的花心,透 露着灵性,盛开着美丽,那种鲜艳的各种色彩,永远是秋天里一抹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