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原创随笔 |
写给史铁生的文字
(文\图)海笛
题记:史铁生离开我们已经许多年了,但我为他写过的文字还在,为纪念他,故在博客中贴出。
我没有见过史铁生,却知道他是我的同代人,仅大我一岁,命运相同,我们都当过知青。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是读了他《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那篇写小说, 他笔下的清平湾有我们这代知青难以抹去的深深的情结,那时我已开始写作自己的长篇知青小说《青春无主》了,我关注同时代人写的所有的知青小说,当时的 知青作品,大都是写“历史的荒诞”、“理想的幻灭”这样的主题。史铁生却从知青同土地、同民众的关系的角度,反思了上山下乡运动,是对当时知青小说的 一种反拨和超越。史铁生深情地描述了知青下乡的这片土地的历史以及她艰难的现实、壮阔自然和温暖的人情。作家笔下的破老汉、生产队队长和那些普通农民 ,真诚、善良、乐观、坚韧的精神品格,以及他们对知青如同亲人般的关怀、教育和帮助留在了作品中。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平实而浪漫的笔法让我入迷,作家笔下描绘的一幅幅令人憧憬的插队生活的画卷让我心动,在清平湾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史铁生发 掘出了整个民族生存的底蕴,我为之而震撼。《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我读到最好的散装知青(区别梁晓声、邓贤类集体户知青)的小说。那场轰轰烈烈的上山 下乡运动,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反思、勤于思考的作家,给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不可缺少的一页。史铁生的知青文学,把视角转向了知青们曾经洒过汗水和泪水的 那片土地上至今仍默默生存着的人们,而将知青自己作为媒介,从知青的眼中观察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发掘出了我们民族生存的底蕴,提升了知青文学的高 度,从而对我后来完成我的长篇知青小说《青春无主》注入了新的思考。
至今,我仍觉耳边回荡着破老汉唱出的调儿深沉的、厚重的,有一份悲哀也有一份雄浑民歌。破老汉就像小说里写的老黑牛一样,为了让卧在身下熟睡的小牛犊 睡得更香甜,在劳累了一天之后,仍然挣扎着喘着粗气站立着。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脊梁。史铁生从清平湾那些平凡的农民身上看到了美好、淳朴的 情感,看到了他们从苦难中自寻其乐的精神寄托,看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史铁生通过他的作品,想让那些沉湎在个人创伤中,咀嚼着生活曾一 度带给他们的苦果,将那场运动单纯地视为炼狱般的苦难的知青们,从旧日的伤口上面抬起头来,思考一下生活的锤炼毕竟还留给我们这些曾经的知青,一些别 人永远无法悟到的东西。清平湾并不遥远,这就是史铁生的清平湾带给我们这一代人的联想。
我还喜欢史铁生《奶奶的星星》这篇短篇小说,因为我也有个和他一样的奶奶,我爱我的奶奶,她心底善良,受尽了苦难。可我没给我爱的奶奶留下些许文字, 每当我读到史铁生《奶奶的星星》时,我就会泪流满面,我就会想起我的奶奶。史铁生用他隽永的抒情语言、丰富的生活细节,回忆了“我”同奶奶相依为命的 儿时岁月。奶奶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奶奶是优秀的、命运却是多舛的,奶奶没有文化,但一生都在追求进步。感谢史铁生,我在这里找到我记忆中的奶奶, 感谢他为我留下了奶奶感人至深的形象。
我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死去的奶奶已变成一颗星,“给活着的人把夜路照亮”。如今史铁生也离我们而去了,我相信他也变成 了一颗星星,我们将从破老汉、奶奶以及他们这些人的身上,汲取着力量,走自己的路,思索着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