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笛随笔音乐小提琴 |
分类: 原创随笔 |
本文发表今日成都日报,感谢编辑,特收入本博。
(文)海笛
|
我16岁那年当知青,到一个边远的山乡。那时我对声音特别敏感,不管听到什么声音都有音乐的感受。风声、雨声、雷声、小鸟的叫声、小溪的流水声,均能让我着迷。我特别爱听晚风中牧归牛羊颈上铃铛声和那夜晚田野的虫鸣蛙叫声。我觉得这些声音都是大自然的天籁,是最美妙的乐曲。我常常一个人坐在知青门前的老树下,静听这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声响,时时把自己坐成了一棵树。
一天,我哭了。那是因为村里来了宣传队,有一个节目,是一青年演奏小提琴。对这种“纯音乐”,农民们很不在意,因为他们更喜欢歌和小品。我却被小提琴美妙的声音吸引了,心灵有一种莫名的震颤。那个青年娴熟的演奏,变幻出我从未听过的声音。这声音把我带得很远很远,我仿佛在童话般的世界中漫步,到处是阳光灿烂,到处是鸟语花香,笑脸代替了愁容,光明驱尽了黑暗……
当琴声戛然而止时,我仍然沉浸在音乐美妙的意境之中,无法回到现实。眼前老是浮现那把小提琴,和那双拉小提琴的灵动的手。我想如果我能有把小提琴该多好啊,我一定也能奏出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第二天一早,我找到了拉琴的青年,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这青年很高兴,说他遇到了知音,并对我说实在喜欢琴的话,他可以让出来,折价卖给我,只收40元钱。他告诉我,这把琴是一位著名音乐教授送给他父亲的礼品,他父亲要为教授筹钱治病,不然他是不会让给我的。
40元钱,在今天看来,简直算不了什么,但在那时,却是天文数字。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才几元钱,我父亲关牛棚每月工资仅发15元。我下乡快一年了,家中没寄一分钱给我,连我交信的8分钱都靠同学。想到这些,我只好绝望地回到了我的知青小屋。那晚我失眠了,泪水湿透了我的枕巾。
那把小提琴,和我的音乐梦,却永远被埋在那个难忘的年代里了。
前一篇:“共享单车”应立即叫停
后一篇: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