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河北省博物馆“龙年说龙”展

标签:
文化海笛随笔 |
(图、文)海笛
要了解一个地方,最好去看它的博物馆。在石家庄的最后一天,还有点时间,我们去参观了河北省博物馆。
讲解员告诉我们,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馆藏文物有15万余件,其中不乏国宝级别的珍宝。这里有《古代河北》、《近代河北》、《当代河北》、《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金缕玉衣的故乡——满城汉墓》等基本陈列,每年还不定期举办各种临时展览。
河北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先后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光荣称号。可惜我来的时候,博物馆观正在进行新、旧馆展览整体布局调整,我们只看到一些局部的展品。但令我欣慰的是,我看到了博物馆今年初推出的“龙年说龙”展,展览还没有撤。100多幅与龙相关的图片及30多件河北省博物馆馆藏的龙形文物,展示了中国龙文化的艺术魅力。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自己属龙,对龙还真没有认认真真研究审视过。我一直觉得在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里,龙是最不实在的东西,有点虚无缥缈的,不像其他属相中的动物,现实中均有实体,龙不过是人们的想象之物罢了。
我佩服我国古代人民的想象,把这个世界上本不存在的东西,想象的那么完美,那么惟妙惟肖。龙的形象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有研究者指出: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经过上下数千年的演变,龙已经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已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中国人激动、奋发、自豪,最后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
博物馆“龙年说龙”展以“龙的形象”、“龙的传说”、“龙的传承”三个部分构成,通过各类与龙有关的文物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品,巧妙运用声光电技术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把各色各样的龙展现在人们面前,极具知识性、趣味性,把中国龙文化的艺术魅力尽显无余,可见布展人的心思广博。如此的展览真让人大开眼界,应该感谢河北省博物馆,让我们在参观展览中对龙有了全面的认识,至今记忆尤深,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