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先说说三个好消息。
1.《养育的选择》电子版已经上线了,在得到app上面。(应该能搜到吧。)

2.

3.《养育的选择》被香港的出版公司看中了,将来会出一个繁体版本。
下面载一封读者来信。
这是一个妈妈,叫陈霞,她说:写了一篇,选的是对我自己触动最大的三个点(其实远远不止这三个),发给您看看;主要是希望向您说声:谢谢!
每次收到这样的来信,真的非常感动。
以下文字来自 陈霞。
一本书,帮我走出养育的迷思
最初关注陈忻老师,只是她的一篇微信公号文章:“大宝体育竞赛输了,但我很开心”。按国内“正常”的标准,这是怎样奇怪的一个妈妈啊!但这个标题触发了我内心的某种认同,于是点了进去。看完文章,我立即就关注了陈忻老师的公号,然后一期期往前翻,越翻越庆幸自己找到了宝贝。
在给一个“要方法”的读者的回复(是哪一篇文章我忘记了)里,陈忻老师特别谦虚地说:我厚着脸皮说,在我的《养育的选择》里,就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我拿起手机上当当,第三天就收到了书。
然后,我就想给陈忻老师写一篇长长的致谢信。谢谢这本书,让我对孩子和养育有了完全不同的认知。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看书很多,也自以为涉猎颇广,有了孩子之后,对亲子育儿领域各类名家经典可谓如数家珍,可是,就如同鸡汤文说的:“明白了一万个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读了数百本心理、育儿类书,依旧无法明了孩子的世界,无法建立起与孩子坦诚交流的通道。
感觉自己常常是分裂的:
专家说,新时代的家长不应该以“听话”为标准来要求孩子,那样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意识。可是当过妈的都知道,这小东西什么话都不听,那叫一个烦人呀!
专家说,开明的家长不应该鼓励孩子竞争,可是举目四顾,这“竞争”无处不在,岂是我这样自说自话就可以让它烟消云散的?!
专家说,智慧的家长要随顺孩子的天性,不要给孩子束缚,可是这小子一天一百个花样,如果都依了他,我估计自己坚持不了一个星期就得疯……
这是我从脑袋里随手抓来的三个问题;若要把这些问题一一列举,估计能有一篇博士论文的篇幅。可怜我每天就在这样的纠结中,时而圣母、时而恶魔,拖着孩子跌跌撞撞、忽左忽右地向前翻滚,母子俩天天斗智斗勇。
直至《养育的选择》横空出世,闪电一般劈开混沌,世界突然变得笃定而清晰。
每个在我心里谜团一样的问题,在这里都有谜底:
原来,对于孩子,“听话”与“独立性”完全可以并行不悖;而且“倾听”也是孩子必须的一项学习能力,对于知识学习、人际交往、环境适应意义重大,只要家长的要求符合孩子客观的心智发展规律,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养成,这样的话,家长需要说,孩子愿意听。
具体怎么做?请见《养育的选择》第十二章,P223.
原来,“竞争”也是孩子成长的生命动力之一,运用得当,竞争可以是孩子自信与自尊的基石,是锻炼孩子不畏困难,直面挫折的最好途径,是帮助孩子客观认识自己、客观认识世界的镜子。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竞争的操作关键点有三个:自己和自己比;对事不对人;淡化结果,重视过程。
具体怎么做?请见《养育的选择》第十章,P185.
原来,规则也是帮助孩子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的必备工具,有了规则,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学习接受社会规则,才能懂得安全的边界,获得让自己自由,也让别人自由的空间。
关键点有n个……见《养育的选择》第五章,P85.
书里的宝贝很多:
比如,在孩子情绪激动(我称之为不可理喻)时,如何正确地疏导(而不是压抑)和缓解(而不是消灭)孩子的情绪。陈忻老师说: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化解。作为父母不能心急,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情绪的存在,练习如何表达、疏导。这是一项“隐性“技能,对孩子未来成长非常有用;
比如,只希望孩子幸福快乐的家长们,要弄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对孩子一生负责的“快乐成长”,要知道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眼泪与愧疚的珍贵价值;
比如,对孩子有益的挫折训练,不是父母人为地制造挫折,而是与孩子一同面对挫折;挫折训练的精髓是让孩子相信:无论何时何地,父母对自己无保留的爱、全方位的支持无处不在;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迈不过的坎……
这些随口道来的例子,都曾是在我脑袋里翻滚了千百回的难题;而在貌不惊人黑皮薄本的《养育的选择》里,在陈忻老师的笔端,它们一一化为绕指柔,迎刃而解。最、最、最重要的是,每个曾让我纠结不已的问题,书里都有许多种又熨帖又客观,可以即刻使用的方法。这真是太好了。
谢谢陈忻老师。谢谢您用五年的时间,带给我们这本书,将儿童心理学、认知科学与实际育儿经验结合在一起,帮助我这样的家长清晰了育儿过程中许多糊涂的问题,可以理性、从容地陪伴孩子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