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养育的选择#
今天在图书馆,看到一个妈妈带着3个孩子,两个上小学了,一个大概只有2岁多。在妈妈还书、借书的时候,2岁的孩子在大声嚷嚷。这时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看着孩子说:妈妈刚才怎么说的啊?嘘......孩子立刻安静下来了,也把手指放在嘴上:嘘......
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图书馆,确实这个孩子的行为不太合适,不过要记住,这个孩子才2岁多,所以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作为成人怎么做呢?
这个工作人员情绪稳定,眼睛里带着笑意,就这么提醒了一句。孩子没有感到受到了责骂,情绪也很稳定,就像做游戏一样模仿“嘘......”,事情就这么解决了。
如果说妈妈或者工作人员用一种严肃或者不耐烦的方式:这是图书馆,你应该安静!话是没有错,但是里面的情绪就有差别了。孩子直接感受到的是他人对他的情绪,而不是说教。当他感到别人对他的负面情绪,也会激起他的负面情绪,有可能孩子就发脾气了。
很多父母想去寻找套路,比方说,孩子在图书馆大声嚷嚷怎么办?怎么教?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是必须说的,或者必须做的。这里面是,能不能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去理解他的行为,不焦虑不急躁,没有敌对情绪,然后就象平常说话那样提醒他就好了。这种氛围或者是互动模式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的孩子长年累月生活在你营造的气氛里,长年累月受你和他的互动模式的影响。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脾气大。想一想你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如果孩子经常感受他人对他的负面情绪或者敌意,他的情绪也好不了。他的情绪好不了,他的行为也好不了。他要不是防御性地去面对别人对他的负面情绪,要么,用激烈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所以,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就变成了孩子脾气大,或者孩子脾气倔,听不进去。
试试看,用另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