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生活能力不一定通过“独自”生活来培养(2014年2月)
(2014-02-13 04:39:42)
标签:
教育独立能力尊重人格独立 |
分类: 发表的文章 |
更多讨论,请看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02/12/node_1738.htm。
北京青年报成长读本栏目2014年2月12日
独立生活能力不一定通过“独自”生活来培养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逐渐独立的过程。毋庸置疑,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但是,象报导中那样的4个小学生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方式值得推广吗?
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不能效仿。事实上,报导中的小学生也并没有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他们住在父母的房子里,用着父母的钱,还有父母来跟拍。幸亏父母来跟拍,煤气泄露事件才没有酿成大祸。所以说,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必须的,但是必须要在注意安全和符合孩子的能力前提下进行。
对于小学生来说,尚未成熟到可以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他们需要父母的监护。很多父母以为美国的父母注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事实上,美国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安全。比如,每年大部分学校都有募款活动,小学生自己拿着产品或者产品单子挨家挨户去募捐。这一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当敲开一户人家的时候,父母不会代劳,而是让孩子自己上前去自我介绍,说明目的,把有意向募款的人信息记下来。但是,这是在保护孩子安全的基础上。每年筹款活动之前,学校给父母特别发一张通知,强调要注意孩子的安全,绝对不能让孩子自己去募款,必须有家长陪同。通常父母会让孩子自己去敲门,自己在不远处看着,以防万一。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必流于表面,也不必在形式上孩子一定离开父母。自己背书包是独立生活能力的体现,但是,有时候孩子的书包太重,帮孩子背也并不是一定会损害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自己能上下学确实是独立生活能力的体现,但是,鉴于现在路上车多,坏人也多,去接送孩子上下学也并不一定会损害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父母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思想和判断。如果父母能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尊重他们的看法,鼓励他们和自己来沟通和交流,这样的孩子在人格上,思想上就会比较独立,从而逐渐对自己的生活也能负责,更能独立。如果只看重表面现象,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只在于让孩子自己背个书包,自己去买个菜,而在思想上压制孩子,不允许孩子自由表达,那么这样的孩子很难对外部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对自己的生活也难以有责任感,更谈不上独立的判断和人格。人格上的依赖比生活上的依赖更可怕。所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其次,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循序渐进,而不能一蹴而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一定要让孩子离开父母的方式来进行。平时的生活里,有很多机会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不要大包大揽,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6,7岁的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让他们自己点煤气做饭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而是可以通过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饭前帮父母布置餐桌,饭后把碗筷收拾到水池里。整理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书包以及记得要带什么书或者其他用具等等。这些都是在有成人的监护下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是一个父母逐步放手,孩子逐步独立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能力和生活经验也在增长,能够自己判断,处理一些紧急事物,这样,他们也就有资格独自完成一些事情了,而不会象报导里的几个孩子一样,在遇到紧急的煤气泄露事件,惊慌失措,无法处理,差点造成事故。所以,当父母要让孩子独自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必须事先要评估一下孩子的判断力,成熟度,处理意外的能力,而不能追求表面的独立,说放就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