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培养之争强好胜
(2012-12-01 20:01:07)
标签:
教育情商培养争强好胜挫折合作 |
分类: 心理/教育/杂谈 |
情商培养之争强好胜
by 陈忻
友情提醒,写得相当唐僧,信息量也很大,慎入!
不过要是你看下去,必定有收获。
大宝个性比较争强好胜,3岁多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在学校排队,争着做line leader(排第一个),好在老师规定是大家轮流。在家里也是这样,出门他要走第一个,上车他要第一个上。好在小宝比较随和,他说,你是第一,我是第二,乐呵呵的(我们都说大概跟出生顺序有关)。不过,当他渐渐大了,他也有一些我要做得和大宝一样好的意识,我们正在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小宝的自信心,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39545301016rx5.html
个性没有好坏,@密西根湖畔的Diana说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就看父母怎么引导。大宝的争强好胜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却无法面对失败(当然年龄还小,所以正要引导),所以从他5岁起,我们就参加足球队,这种集体体育活动(team sports)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情商。在训练和比赛中,孩子怎么看待输赢,输了怎么面对,赢了怎么表达,在比赛当中怎么配合队友,什么是集体荣誉感等等。大宝到现在参加了3个赛季,每个赛季都有进步。虽然现在他还是有时候在别的活动中输了或者做不到最好会很有挫折感,有时候会发脾气,不过,我相信孩子就是这样慢慢进步的,作父母不要着急。我在以前的文章,k这一年我们打过的运动酱油里写过一些: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39545301016dmv.html
我在另一篇博客文章,美国幼儿园的自由和规则里写到,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39545301018ns3.html,虽然美国是个充分尊重个性的国家,但并不表示,老师鼓励孩子成为独行侠。事实上,在幼儿园或者小学,老师鼓励孩子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和分享,培养合作在培养竞争之前。在这里普遍的观念是能和人合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际沟通技巧(personal skills),对人的一生都有益。所以在孩子小时候,学校和家庭并不鼓励孩子争强好胜,并不鼓励竞争,相反,对争强好胜的孩子,会有一定的引导,让他不那么时刻注重“输赢”(何况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是输赢,不能让孩子有这样的观点),比如,我们吃饭不是比赛,吃饭是为了获得营养,长身体,吃快吃慢不重要。
大宝大概5岁生日之后有段时间,他在生活中这种要输赢突然一下很严重,我下面的这篇日志记载了当时我为了引导他的种种挣扎和尝试,以及后来的解决。(当时写的很快,里面有一些英语,我尽量把一些英语改成中文,但是一些对话我想还是保留一下,反正也都很简单)。
一次关于情商教育的尝试
2011-06-09
我一向比较注意行为规范,其实,从去年大宝进pre-k(相当国内的中班)到现在,表现都不错。
最近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到,该小朋友more open up(人际交往更加放得开),比刚进去的时候活跃多了。老师的劝告听得进去,也就是比较能follow
the instructions(听老师的指令)。某些天能拿5个五角星(拿5角星貌似还是蛮难的)。
有一回老师说去外面找natural things做一个手工。大宝跑到他们种花的地方,说要一朵花,因为花也是natural
thing。害得其他小朋友纷纷要花,老师只好一人拿一朵。呵呵呵,所以,他follow the
instructions,有时候也会另辟蹊径。老师特意把这个故事告诉我,说这个小孩蛮可爱的。
他和弟弟的关系大有改善,能主动和弟弟分享一些东西,能够长时间和弟弟“和平”的玩。
但是!
大宝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认输。最近一两个月,越演越烈。
比如吃饭的时候,好几次,一看弟弟比他吃的快,崩溃!!不吃饭了。我气得暗自咬牙!
有一回,吃面条,弟弟吃得快,快吃完的时候,大宝才吃了一半不到。当场崩溃,说:”I’m
done!”(我吃完了!)
我只得忍气吞声得劝他:“你看,弟弟先吃面条,再喝汤。你是先喝汤再吃面条。他现在碗里还有这么多汤没喝。小宝,你还吃面条吗?”小宝说还吃,我就赶紧又给他加点儿。“你看,你碗里都没汤了,你现在赶紧加油,把面条吃完。”好说歹说,别崩溃,把饭给我吃完了。
我想让他不要这么在乎输赢。至少要做graceful winner and graceful
loser。看书了(Raising
happiness: 10 simple steps for more joyful kids and happier
parents,By chiristine carter, ph.d. 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在我的网站www.infantcute.com里有),书上说,要培养growth mindset,而不是fixed-mind set。
[友情提醒这两个概念。People with “fixed mind-set”
believe that talents and personalities are more or less
inborn.
People with “growth mind-set” believe that success is a result of
effort as much as or more than aptitude。]
我就想,怎么培养他的growth
mindset呢?平时表扬的时候,也蛮注意的,注意表扬具体的,努力方面。比如,钢琴弹对了,我说:因为你try
hard或者是因为你concentrate了。都是从努力这个角度出发的。
不过,那都是涉及个人。一个人的时候就是天使娃,一旦涉及到两个人,就崩溃。
上车的时候,他现在能自己buckle
up了(绑安全带)。我给小宝绑安全带。他老跟我比:“妈妈,我赢啦!I win!! I beat you, I beat you, right?
Mommy?” 毫无同情心啊!
我说:“我们要做 a good winner。妈妈输了,你应该说什么,让妈妈feel
better? ”
他说:“说什么好呢?”
我说:“你至少可以说,it’s okay, mommy。”
之后好几次,他一绑好,嘛也不说,就说:“it’s
okay, mommy。”我太抓狂了!!
然后有一次,我比他快,我说:“ it’s
okay to lose. Sometimes we win, sometimes we lose. we should be a
nice winner and a nice loser!”
他奋力说:“no, I didn’t
lose!it’s not
fair!”
失败了!!我只得从头来过。
于是我又输了,我说:大宝,你这样跟妈妈说,it’s okay to lose, next time if
you try really hard, you will win.
大宝照着说一遍,我作欣慰状:“now I
feel better. I didn’t cry, I didn’t scream. I am a nice
loser。”
我们这样持续了好几天,然后我又赢了一次。我把他安慰我的话对他说一遍。他还好,没崩溃,然后说:“next
time, you should try really really really hard!”天哪,他不会是yy他自己赢了吧?
不过,有时候也不work。又有一次,我故意赢了,他不管我说什么,又哭了,说: it’s not fair!
我说,你努力了,然后你赢了,你已经赢了很多次了。然后你告诉妈妈也要努力,所以妈妈就努力了,你看妈妈赢了一次。你现在有点upset。不过你下次努力的话,下次你会赢。
他唧唧歪歪,说他赢了one zillion
times,完全不搭理我的“努力”的话题。
我说,一个好的失败者不会哭,也不会闹。可以有一点upset,不过在心里想好下次好好努力,下次会做得更好。没有人会喜欢和一个又哭又闹的失败者玩,这不是个好的失败者。
我不知道该不该用绑安全带的情景来教育,这个是每天都有的情景,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每天都来唠叨一遍。可是,我也怕我唠叨太多。
他最近有时候会说,小宝, let’s both
win ok?貌似我说的还是听进去一点的。
关于growth
mindset,我自己其实到初二才慢慢接受,找到inner peace。对才5岁的大宝来说,要求太高。
我继续观察,在别处,他似乎要好一点。有一次在钢琴老师那里,上group
lesson,4个小朋友玩board game。我预计大宝输了然后崩溃。还好,他的表现还不错,对第一名说: hey,you win. I
am almost win。(他和第一名差一张卡)。
我继续想招,比如和他一起写日记,他在崩溃的时候听不进去我的话。等晚上冷静的时候,我们重新回顾一些事情,让他定义他的情绪,反省他的行为,也知道妈妈的想法。
这个办法实行了几天,都是一些情绪定义的事情,还没涉及到输赢这个问题。
昨天,我到俱乐部求助,看看别的父母怎么看。
izze说:小孩子小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时间特别不喜欢输,以前也有人whine过。偶们当时,就没有引进任何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所以木有什么第一手资料。偶自己的感觉,看孩子的个性,不必过早给孩子画个框框,整个思维定势。你的娃太小了(虽然非常早慧),偶感觉这个年龄,他们很快就会忘了的,偶们是不是没有必要经常提输赢的事呢?
不过呢,这个上车buckle
up的事偶是不会把它当成个竞争的事来比赛地
:)
偶大概会直接说:
I'm glad that you are fast this time!
We buckle up to be safe, it is not a game/race
偶肯定不会参加这场比赛地,偶感觉,2,3次下来,娃自己觉着没意思了就会drop it的
看了以后我觉得醍醐灌顶。我只想到让孩子从effort角度看待输赢。其实,有些事情根本就没有输赢,根本需要淡化之。我一心想用growth
mindset,反而被娃带到沟里了。
今天早上送娃们上学,和老师谈了谈。
老师说,在学校吃饭,偶尔小朋友们要比谁快。不过,大宝貌似没有太过分,也没有崩溃过。而且,老师说,吃饭不要比快慢,吃饭要digest,
and get energy(吃饭要消化,要得到能量)。而且也不要比吃多吃少。小朋友的肚子就像个food
bag,我们要装各种食物。但是,每个人的袋子大小不一样,有时候装不下了就不要再装了。
老师说,大宝最近在学校吃饭很好,而且牛奶都会喝光。我马上响应:在家也好多了。吃的比以前多,而且不经常磨蹭,偶尔才会。在家也会说,吃了饭饭会有energy,会长高。大概和老师的引导有关。
老师说,小朋友们最喜欢比赛的是,整理东西。老师强调,不看谁快谁慢,而要看谁整理得好,看有没有把东西放到该放的地方。It’s
not a race!!
我问老师,那board
game怎么样?正好这个月每周小朋友要带自己的board game去share。老师说大宝没有丝毫我说的问题。很喜欢和小朋友玩游戏,没有输了就崩溃的现象。
我悲喜交加得开在回家的路上。那过去的一个月,我自己是和自己较劲吗?白担心白假设了?这个变态小朋友只是和他弟弟和妈妈过不去吗?很有这个可能。
不过,昨天和今天我学到的,就是,如果他在意赢不赢,干脆别和他纠缠,干脆将他引开这个视点。
我很高兴在俱乐部里哭诉以及和老师谈话。育儿有时候怕一条道走到黑。我钻在这个牛角尖里,其实还有自己想出来的和孩子一起写情绪日记的办法还没用到。还好,没有等我所有的一条道走到黑的办法用光了才来求助。开阔思路很重要。
这次,是我学到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