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

(2012-07-05 19:06:57)
标签:

育儿

非盈利机构

早期干预

儿童心理学

发育迟缓

分类: 心理/教育/杂谈

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

by 陈忻


美国有个非盈利机构,叫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出钱资助的一个早期干预机构,帮助0-3岁的婴幼儿发育迟缓,基本上免费。这里的理念是,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尽早让孩子正常发展。过了3岁生日,就由教育部管,也就是由学区来提供服务。

 

这个机构当然不会强迫每个孩子去评估,完全是出于家长自愿。如果有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发育/发展迟缓,或者是儿科医生注意到一些迟缓,都可以联系这个机构。可以是儿科医生refer,也可以自己打电话联系。

 

各个州的规定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大致的程序是一致的。当父母跟他们取得联系,早期干预机构会派人上门登记,了解大致情况(finish all the paper work)。第二步,派人上门做一次全面的评估(screening),评估内容大致包括social, motor (fine motor & gross motor), communication, adaptive (i.e., self-help),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language understanding & language expression)。这些都是免费的。

 

如果评估的结果,确实在需要帮助的范围内(各个州的标准可能有差别),早期干预机构就认为你有资格获得他们的帮助。他们会1,派一名工作人员,定期上门辅导家长如何和孩子交往。非常具体,从改变孩子的一点一滴开始,主要是改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让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贯彻有助于孩子发展的观念和言行。这些都是免费的。2,早期干预机构会把孩子推荐给专业训练机构,如果孩子语言发育落后,就推荐给speech therapist;如果孩子有sensory disorder,就推荐给occupational therapists,等等。这些专业的therapists,和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有合同。费用通常先报给医疗保险,如果有医疗保险不包的部分,就由早期干预机构出钱。有的州是家长一分钱不出,有的州是根据家庭收入,象征性地收家庭一些钱。这个专业therapist根据孩子的情况,会再进行一次specific evaluation,也就说,他认为语言有问题,就针对语言做评估;如果动作发展有问题,就评估动作。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目标和训练计划。

大部分孩子可能是没有问题的。每个人发展的步伐不同,对外界做出的反应也不同。但是如果家长有疑问,可以请专业人员来评估一下。没有问题,自己也可以放心。万一有什么问题,早点发现,早点干预也好。不用怕给孩子贴标签,因为在这个机构登记的信息全部保密。这个干预,是基本上免费的,所以这个机构不能从家长那里得到好处。而且,这个机构的评估是独立的,不受其他咨询,训练机构的影响,所以他们的评估基本上是客观的,不会和其他机构做暗地里的交易,把不需要帮助的儿童做成需要帮助的儿童,从中渔利。训练机构的费用只能报保险公司,所以他们也要受保险公司的监督,不能乱报,也不能从家长那里渔利。

 

美国各个州有差别。这个机构,就我们州的运行来说大致是这样的。不能说这样就很完美了,但是,这样,基本上帮助了真正需要帮助的儿童。哦,最近几年经济不景气了,这些非盈利机构的资金也被消减了,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也得不到帮助了,能够得到帮助的标准提高了,除非很落后才会得到帮助。

 

我想,如果中国也有这样的非盈利机构,是不是就没有人滥用一些病症,吓唬父母,扰乱视听,乱给孩子贴标签了?

 

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不一样不是无限的,用来等待的时间也不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人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有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应该作为家长或者专业人员评估孩子发展状况的一个指标,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而不能被一些机构/人滥用,作为吓唬家长的一个工具。父母如果能多了解一些儿童发育/发展的常识,了解什么是个体发展差异,什么才是真正的发育迟缓,就不会给正常的儿童贴上错误的标签,也能够节省资源,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儿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