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痹证痰瘀痹阻证治疗

(2023-08-06 15:38:54)
标签:

痰瘀痹阻

中医痹证

治疗

         痰瘀痹阻证,筋脉挛缩,胁腹刺痛,触及包块;肢体顽麻疼痛,关节肿胀,甚者畸形,屈伸不利,颜面及关节局部皮肤紫暗,有痞核硬节等;舌质紫暗或瘀斑,苔白腻,脉弦涩。以筋脉挛缩,胁腹刺痛,触及包块为本证辩证要点。
        分析:痰瘀互结,留滞于筋脉,故见筋脉挛缩,胁腹刺痛,触及包块,肢体顽麻疼痛,关节肿胀甚则畸形,屈伸不利;瘀血阻于肌肤,故见颜面及关节局部皮肤紫暗;痰浊痹阻,故见痞核硬结;舌质紫暗或瘀斑,苔白腻,脉弦涩为痰瘀痹阻之象。本证多见于肝痹中后期。
         治法: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和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活血化瘀;茯苓、陈皮、半夏、地龙化痰通络;羌活、秦艽蠲痹通络。诸药同用,共奏活血行瘀、化痰通络之功。若胁痛甚,有积块者,加炒山甲;兼寒者,加桂枝;兼热者,加忍冬藤;气虚者,假黄芪;血虚者,加白芍、熟地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