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自身炎症疾病,早在19世纪就有学者发现了痛风的遗传性。
血尿酸升高是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而临床仅约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进展为痛风,表明仅因高尿酸血症不足以完全解释痛风高患病率。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老年痛风患者以继发性痛风多见,而中青年痛风多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并且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其起病急发病年龄轻,甚至青少年阶段就已确诊,病情一般较为严重伴多器官损伤,以及对传统药物治疗具有抵抗力,疾病控制差,痛风反复发作。
尿酸是饮食或内源性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痛风发生的女性遗传率为17·0%,而男性高至35·1%,这也从遗传学角度解释了中青年痛风患者高发率的原因之一。
在遗传学报道中发现,许多基因变异还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所致疾病有关联。在过去10年中已经发现多个炎症途径基因与急性痛风的发病机制有关,强调了自身炎症调节失调在痛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以及解释了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上从未发生痛风缘由。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2RX7基因多态性增加了我国中青年男性患痛风的风险,患者更易并发糖尿病,甚至肾结石和尿酸肾病。该基因的多态性不仅与原发性痛风有关,还与其他免疫性疾病有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