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战胜市场,还是要战胜自我?

(2010-05-15 06:45:13)
标签:

预期

超额回报

唐吉珂德

英雄

自视过高

分类: 国内股市

 

    虎年伊此之际,绝大多数投资者曾与往年一样,信心满满,期待着战胜市场而取得超额回报。然而,当时很少人会先想想这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而自己是否只是“唐吉珂德”式的英雄?

 

请看当时投资者对今年股市的判断以及对自己能力的预期,据上海证券报的调查统计,投资者普遍坚持震荡市的判断,大多数投资者预期指数涨幅最多为20%左右,然而,接受调查的投资者中,2010年预期收益大致为10%的股民占比19%;预期收益为30%的股民占比最多,为35%;预期收益为50%的股民占比为27%;预期收益为100%目标位翻倍的股民占比为19%。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股民的预期收益在30%-50%。对自己战胜市场似乎信心十足!

 

实际上,近期市场“多有反复,鲜见向上”。不少投资者依然按照“抛开大盘,专做个股”这一耳熟能详的老生常谈进行投资操作。然而, 实际操作效果显然难符预期。

 

   根据公开的信息,今年1-4月,大部分基金(包括公募和私募)投资均为亏损,绝大多数投资者当然也不例外了。

 

   您可能说,短时间不说明问题。那我们看看去年全年的数据吧:据 WIND资讯数据,剔除去年新成立的基金以外,220只股票型基金去年净值平均增长率只是达到71.73%; 其中,只有区区15只基金跑赢沪深300指数。私募基金去年整体业绩也跑输大盘。统计显示,2009年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率为96.71%,而国金证券可统计年度收益的151只非结构化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仅为54%,平均落后沪深300指数收益18.71%(按各产品相对收益平均)。连“公募基金”这些投研实力强大而武装到牙齿的专业投资者“正规军“和“私募基金”这些机动灵活而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者“游击队”尚不能战胜市场,更何况大多数一般投资者?

 

这时候,有人肯定会上说,你太以偏概全了。我们经常听到炒股赚大钱的例子,如邻居某“股神”,今天捕捉到一个“涨停板”,后天又来了个9%。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又是人性使然的“选择性记忆”和“选择性沟通”而已。一般而言,某次的投资成功,至少向十人以上“披露”,因为感觉良好啊!可是当亏钱的时候,通常讳莫如深,直到配偶“审计账本”,才无奈地让她知道之余,还叮嘱其保守“机密”。透过现象看本质,尽管身边听到的多是投资成功的故事,而事实上,在中长期来看,持续炒股而成功的人只是寥寥无几。 

 

其实,多数投资者自视过高并不是“中国特色”,而是人性使然而已。几年前某机构在美国做过一个样本很大的问卷调查,结果很有趣。19%的人确信自己属于美国收入最高的1%群体。感觉良好,信心满满啊!

 

 

那么,如何投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方法看似简单,那就是,既然我们不可能战胜市场,那就请把“战胜市场”而取得超额回报的信心和期待,调整为“战胜自我”的努力和行动吧。

 

其实,回顾中外多年股市的历史上,“战胜市场”的投资目的都不能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为什么大多数投资者根本没有考虑放弃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人性使然也!这就是“自信”及“贪婪”。大家趋向于认为,投资者作为一个群体,虽然只能跑输大市,但自己有优越的智商、选股能力及心理质素,所以必然能跑赢大市。所以,要放弃“战胜市场”的投资目的,需要“战胜自我”,需要有克服人性弱点的巨大勇气和努力。

 

请牢记“经得起检验的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话,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投资理财的方式是,“长期持有指数型基金,然后努力工作吧”!其实,买入并长期持有指数基金是降低费用并让上市企业的中长期增长带给你资本增值及分红的最佳方法。尽管,这种投资方式似乎是蠢人的游戏,然而,事实证明,简单的东西往往比复杂的东西好得多。试想,持有在2007年全年持有任何一只沪深300指数基金,一年回报超过400%,在2009年同样持有任何一只沪深300指数基金,全年回报超过80%!比忙碌进出强吧!

 

也许,您会说,这样的投资也太没劲了!那给您支个招吧:可以把大部分投资资产作为核心配置到指数型基金长期持有,将一小部分资产做个股的买卖,这种合理的资产配置会有助于以良好心态来避免“频繁进出”和“追涨杀跌”,说不定就真的回报可观呢。而这些“小赌”的机会多在于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消费类、医药、医疗保健、新兴产业(例如新能源和环保)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