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剔红》手记之一

(2010-09-28 10:29:15)
标签:

日记

鲁院学习结束的时候,这个小说的第一稿已经有了两三万字,最后一稿里,这些文字能留下的大概不到三千字。那天跟曹蕙去红领巾公园时说到的那几句,有的还在,有的也删了。写小说对于我,类似制作某种繁复的手工艺品,一道又一道工序,少一道都不行。有时候会感觉自己很笨——怎么最初想不到呢?同一个场景,会尝试不同的表达,比较之后才有判断——实在是笨哪!

今天想想,这种低效率的方法,也许源于我对写作的感觉,比起完成,我更喜欢过程——虽然过程未必尽是愉快,但在一段日子里,跟小说人物生活在一起,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结束会有些舍不得,可每次真的结束一篇小说,又有死里逃生的侥幸——电脑里存的死在半路没能结束的稿子也不只一篇。

写《剔红》,是一个不停颠覆的过程,有点儿像洗面筋。结束后,我开始反省,这样太过沉溺的写作,似乎也该纠正一下。写作时,小说里的生活像发面团一样膨胀起来,无数始料未及的细节开始出现,房子连着院子,院子外绵延着街道,他们的旧爱新欢,同学朋友,兄弟姐妹,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我是他们中笨拙的传闲话的人,前三黄后五帝地给外人说他们的故事——说满足了,下一道工序是删除,删除所有的不必要的地方……然后是一遍又一遍的打磨——类似“剔红”这项工艺。

对《剔红》反省,决定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写作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故人故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