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2022-10-21 20:40:22)
       《大学语文》的诗词部分快讲完了,在备课之余,还是有不吐不快之感。
这本本学期新换的教材,据说是获全国教材建设优秀奖、优秀教材二等奖的教材,但拿到手里的书,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首先是排版肉眼可见的不规范,不严谨。页码时断时续,篇目标题时横时竖,颜色时彩时素,模块布局上随心所欲,整个文面忽高忽低度,忽左忽右。一篇《长恨歌》两处出现错别字。从教30余年,我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教材。无语。
       因为近期学校封闭管理,住在市区的教师都在家里上网课。一直对网课的教学效果心中存疑,但这一段网课上下来,我不再这样认为了,或许这正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一个最好的机会。早就有人说过,学习好的学生不是老师的功劳,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老师面对的是大部分学生,劳动成果取决于学生的内化结果,就我在德国学习的经验而言,国外教育与国内最大的不同是学习主体的不同,国内老师对知识、能力、情感认真研究,再把这一经验传输给学生,学生学习过程比较被动,不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总有应付心态,兴趣不大,投入不足,特别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一直在这样的死循环里,我们面对 的就是这样的学生。在目前这种教学状态中,当学生不再面对老师,学或不学都取决于学生的自律,每个学生都有成长成才的欲望,都想让自己品学兼优,当没有老师督促,当他自己管理自己时,或许他的动力更足,他的兴趣更浓,欲望更强烈,当他找到了专注于一件事情有一点成就感时,当他们学会了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时,当他发现了解决了某个学习问题的乐趣时,学习变为他自己的事情时,这些学生的美好未来已经不再是一个梦了。
      《黄河颂》不是第一次接触,《黄河大合唱》耳熟能详,但只关注了冼星海,却忽视了词作者光未然。也不曾认真研究过《黄河大合唱》的产生背景。系统研读之后,才对光未然创作《黄河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更深地理解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光未然14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6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一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商店学徒、书店职员、学校教员、甚至他的大学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安排,所以他所有的工作和创作都是与民族救亡运动和革命活动相关,他青春的热血找准了挥洒的疆土,他蓬勃的激情在诗行中得以抒发,在黄河边,在黄河上,这个江汉边上长大的南方人,见识了黄河的汹涌澎湃,波澜壮阔,黄河船工的勇猛与顽强,他由这条母亲河想到了民族的苦民难,讴歌黄河,也是在赞美民族的伟大与坚强。黄河颂简单,但让学生理解作者对黄河的感情,理解对民族的感情应该是这个篇目学习的重点。从哪里切入呢?通过《黄河大合唱》的八个片段,让学生对黄河的自然特征、黄河岸边人民的生活、黄河与民族的关系能整体把握,“颂黄河”才能找到感情共鸣,让学生产生对这条自然之河与人文之河关注、热爱和建设之意,或许也是这篇课文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我想让学生爱上这个激情的光未然,他用自己的方式做了一个爱国青年能做的和应该做的,爱上《黄河大合唱》,这一著名的民族合唱曲目,爱上朗诵,爱上黄河,更爱我们这个民族,爱我们的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