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的步法 
太极拳的流派众多,关于步法的论述也众说纷纭,初学者往往无所适从。要了解其真正的意义,就要首先弄清两个概念,即步型和步法:
步型——是由下肢构成的具有固定几何形状的相对静止形态。太极拳常用的基本步型有马步、弓步、丁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
步法——是步型转换时下肢移动的过程和方式。太极拳常用的步法有进步、退步、横步、斜步、跟步和垫步等;
我理解:步型和步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步型反映下肢构成的几何形态,步法反映实现这些几何形态间转换所采取的方法。换句话说,步型是变化的终结,步法是变化的过程。
关于太极拳的步型的练习,拳界有比较统一的认同,这里不一一赘述,我主要讲讲太极拳步法的训练。
有些初练太极拳的朋友常说,自己站不稳,转则生硬。摇摆不定,打起拳来歪斜别扭,失去平衡,呼吸不畅,精神紧张。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以为,这多数是因为没有掌握步法变化的规律所致。
步法训练的要点之一:打好基础,练好步型。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把步型做准确,这是最重要的一环。过去称步法为底盘功夫,评论一个人的拳好坏,首先就要看他的步法是否中正安舒,是否虚实分明,是否轻灵柔顺。
步法训练的要点之二:必须学会运用腰胯。“练拳不活腰,终生艺难高。”这句话是我国武术界多年的经验之谈。可见,正确地运用腰胯,是太极拳运动的根基。如“主宰于腰”、“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迈步如猫行”、“步随身换”等等,这些观点比较形象地描述了步法与腰胯的辨证关系,需要朋友们在练习时细心体会。
步法训练的要点之三:分解练习,科学总结。步型做准确以后,要把一定精力用到各种步型间的转换上,也就是步法的研究和训练上。多做动作分解练习,注意总结体会“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要求,注意体会腿部移动的先后主次、脚的起落方法和方向、落脚时的两脚距离和脚尖所对的方向,起脚要轻、落脚要稳。一般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全脚缓缓落实;后退时脚尖先着地,然后全脚徐徐落实,等等。
比如,做独立步时,初学的人不易站稳。如从“下势”转“独立”时,左脚掌稍向外撇,重心由后面的右脚缓缓前移,待重心全部移到左脚上,右脚才缓缓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右胯微前倾,上提,使右膝与右肘相对,这样,独立的姿势就站稳了。
《关于太极拳的步法》这篇文章曾发表在《大庆日报》副刊2004年养生论坛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