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来单位报到不久,我们所一位从事基督教研究的学者向我们介绍说,我们单位在1949年前是教会学校,旧址是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楼下的小礼堂即为当年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礼拜堂。
1。关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是美国圣心修女会在上海创建的天主教内唯一的女子大学。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9月。地址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民国二十一年(1932),又开办了收中国儿童入学的6年制小学。民国二十五年(1936),按照中国天主教进行会创办女子大学的提案,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惠济良交付美国圣心女修会开办。次年9月,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开学。民国二十八年,新校舍落成,即今日长乐路上向明中学及淮海路上海社会科学院总部所在地。
该学院宗旨之一是“为公教女中培植教员及校长人才”,行政组织在名义上隶属震旦大学,人称“女震旦”,实际校务则全由圣心会修女主管,校长和常务校董由时任震旦大学校长胡文耀和常务校董才尔孟兼任,教务长和教导主任都是美国修女。1951年,院长为费敬如(S.
Fitzgerald),教务长为林集英(Lindsky),教导主任为唐树德(M.
Thornton)。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分文学院和理学院,前者设中、英、法等国文学系,及教育学系、历史学系、经济学系、艺术学系,后者设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数学系、地理系,此外附有政治系、社会学系、哲学系、心理学系等。学生修业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
据相关档案记载,民国二十九年,有学生120人。1949年达368人。其中94人为天主教徒。30~40年代,该校曾有不少白俄东正教徒学生,后有些人皈依天主教。1949年10月以前,圣母军在该院组建、发展,建立了支团组织。
1951年8月,经华东教育部批准,该学院并入震旦大学文学院、理工学院和法学院,撤销女子文理学院建制。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随震旦大学并入复旦大学与交通大学(震旦大学所属文学院、法学院经济系等并入复旦大学,理工学院并入交通大学,医学院则与其他两所医学院合并,改建成上海第二医学院)。
2。关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属的震旦女中:
该女中创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由美国圣心会修女管理,校址在今长乐路141号(今向明中学)。校长由时任震旦大学校长胡文耀兼,实权归圣心会美国修女院长。该校初办时,有学生282人;民国38年有学生500人,其中天主教徒85人,院长为美国修女费敬如,教导主任为中国女教徒张蔼墨。1952年,市政府接管后,与震旦附中合并,改名为向明中学。(震旦附中前身为震旦大学预科。民国二十年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改办高中,两年后获准立案,同年秋复办初中,成为震旦大学的附属中学,校址在劳神父路(今合肥路)。校长依然由震旦大学校长胡文耀兼,实权归院长法籍耶稣会士才尔孟,另设教导主任和训育主任。我国主教龚品梅在1937-1946年曾以无会籍神职人员身份,任该校初中部训育主任。1952年与震旦女中合并后,改名为向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