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林本地人常吃的馆子『之“嘎子饭店”』

(2011-04-22 13:12:45)
标签:

桂林本地菜

横肝

粉肠

噶子

便宜又好吃

猪杂

美食

分类: 我爱美食(桂菜)

http://s16/middle/651d18b7ga17af486e39f&690
桂林以山水秀美著称于世,桂林的美食却一直鲜为人知。

当然,桂林米粉除外。在外省的“桂林米粉”店,其实绝大部分都不是桂林人所开,而是远离桂林600多公里的南宁市天等县农民。听起来有点风牛马不相及,但外省的“桂林米粉”和桂林的“桂林米粉”的确是两码事。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桂林旅游业极其发达,景点周边少不了提供餐饮的店家。很多外地游客吃了之后发出感叹:这就是桂林菜啊?!

其实不然,很多针对外地游客的地方,所出品的菜式基本上是按外地游客的口味习惯来做的,有的千篇一律,有的东施效颦,就算打着桂林菜的“名”,也吃不到桂林菜的“实”。更不用说,某些无良店家还提供两种价格的“菜谱”,一本给桂林周边游客,一本“专供”外地游客了。

 

本队长出去觅食,就喜欢寻找那些本地人常的去当地小馆子,因为这些馆子代表了当地的饮食特色,好吃、不贵、又地道。如果到了北京,吃的是“四川回锅肉”或者“广东烧鹅”,那还不如在家待着,更安逸些。

 

所以,有些执着的美食游客,尤其是自驾游或者自助游的,一定也有这个愿望:想知道真正的桂林平头百姓平时吃的是哪些馆子、点的是什么菜。

 

好,从今天开始,本队长就请桂林的资深美食“老饕”--阿辉带我们一起,边走边看。

 

这家大排档位于桂林市的“龙船坪”,龙船坪位于漓江“南溪山”一带江岸边,几十年前由漓江上的“船上人家”(世代打渔为生)上岸后建房,自然形成的一个村落。近十多年来已经融入市区,渔民和他们的后代成了城市人,村子原来的面貌荡然无存。

 

店名叫做“嘎子饭店”,至于为什么叫做嘎子,这里面还有一些“板路(桂林话:事情的来由)”:桂林方言不同于广西南部的粤语方言,而是由四川贵州湖南以及广东数省相互影响而成。桂林地处广西北部,毗邻湖南。因此在桂林的湖南人人数众多,说的夸张点,桂林外来人口的大半都是来源于湖南。外来人多了,某些桂林人当中难免有些排外情绪,由此就产生了“马嘎”一词,说的就是在桂林的湖南农民。实际上桂林一直是个移民城市,从秦始皇设置桂林郡以来,桂林历史上从未停止过移民潮,尤其是抗战时期,湖南人迁入更为频繁。

 

现在很多桂林人对自己的籍贯并不计较和看重,反而是轻松笑对。正如这家大排档,自称“嘎子”,就像是广东人的胖子自嘲为“肥佬”一样,你喊他“肥仔”!他冲你点头一笑,极自然,又稀松平常。彼此间少了客套,亲近感陡升。

 

“嘎子在这凯”是一句正宗的桂林话,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嘎子饭店在这里”。还没进门,就被幽了一默。

 

店是小店,里面不大,30平方不到的地方就摆了六七张桌。店内灯光昏暗,但一样“食客如云”。晚来的只能在外面人行道上另外“加桌”。还好,桂林城管以人为本,不像某些城市,对小餐饮的轻微违章赶尽杀绝。

 

除门边的一个灯箱外,没有挂任何招牌。但真正的食家总能摸上门来,来得晚的,只能站在一旁等桌。每晚的饭点,这家店每一张桌可以连续翻3次台,一点不奇怪。

http://s2/middle/651d18b7ga17af4b49ec1&690

阿辉介绍,这家店之前在桂林的“安新洲”做了十来年,生意一直火爆,最近几个月才搬到此处。

 

这条路才开通,导航上面还找不到。不过本队长站在饭店门口,拍了街对面的这张照片,应该可以作为参照物。

路很宽,但没有划线。车可以随便停路边,因为桂林的交警喜欢“口头教育”,没有罚钱的习惯。


http://s13/middle/651d18b7ga17af7ec963c&690

不提供菜单,想点菜就站在“白板”面前照点。

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矫揉造作,就这么直来直去,吹糠见米。

 

菜式不见得少,大多是当地的家常小炒。菜名看着感觉挺质朴,价格也相当实在。


http://s2/middle/651d18b7ga17af8760041&690

左边写道:本店炒菜偏辣,不吃辣先讲。

连个“请”字都舍不得说,好“牛掰(桂林话:厉害)”!

 

就像那些炙手可热的“私房菜馆”:我做什么,你就得吃什么。这不是请求,是命令。


http://s13/middle/651d18b7ga17af449e76c&690

旁边就是厨房门口,店家可能被某些好奇的食客骚扰过多,又放了句“狠话”。


http://s9/middle/651d18b7ga17af500ece8&690
阿辉看来是熟客,进门就一口气“刷刷刷”点了10多个菜。几乎每个菜都是辣得惊人。

 

前面说过,桂林地处湖南和广东交汇处。所以桂林菜也结合了湘菜和粤菜的特点,比如湘菜嗜辣,无辣不欢,所以桂林菜几乎都用到大量的辣椒,有的菜甚至比湖南菜还辣的过份!而食材的选择方面,又吸收了粤菜讲究的“吃得鲜、吃得杂”,湖南人不喜的猪杂,在两广可是抢手货。

 

除了常吃的五花肉/猪蹄/猪尾/猪肝/猪肚/猪大肠/猪红,桂林人喜欢吃的猪杂(肉)还细分有:眉头肉、栏杆肉、天梯肉(猪喉咙上面那块阶梯状的软组织,就像我们人产生“痰”的那块地方)、蝴蝶嘴、黄喉、心盖、猪舌、横肝、双边肠、二步肠、黄沙肝、猪脑、猪脊髓。。。。。。。难以尽数。

 

可以这么说,一头猪交给桂林人,他们除了猪毛不吃,其余的部位绝不浪费,统统收入囊中。

 

猪和很多哺乳动物一样,小肠是吸收及储备营养的器官,周边聚集有很多脂肪。俗话说的“粉肠”,指的是胃接下来的这一段肠子,而后段的那截,则称为小肠。

 

极品粉肠,应该是肠子的两边各有一排5mm大小的脂肪,相互对称,名曰“双边肠”,口感极佳!倘若只有1边脂肪,就叫做“单边肠”了,吃在嘴里,会感觉稍逊一筹。

 

极品粉肠如何得来?这个有讲究。供应给专门猪杂店的粉肠,一定要干净。“杀猪佬”会提前一天停止给猪进食,也就是说,屠宰前必须让猪只空腹,那猪胃和猪的小肠就只剩下消化液,所以这段粉肠没有杂质,里面的东西呈粉状,煮的时候不需要翻肠子出来洗净。有洁癖的人一旦拿来刷洗干净再煮来吃,必然风味尽失,也就和嚼轮胎皮差不多了。

 

另一个因素就是要鲜!从猪身取下的粉肠,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做好上桌。与时间赛跑,时间越短,鲜味越足。和杨玉环的“一骑红尘送荔枝”是同个道理。


http://s5/middle/651d18b7ga17af55c78b4&690

爆炒粉肠,最讲究的是火力,一定要够大够猛!所谓的镬气足,就是要让铁锅的高温锁住食材的肉汁和鲜味。

这样炒制出来的猪杂,才能脆口弹牙,鲜嫩多汁。


http://s7/middle/651d18b7ga17af6509db6&690

一粒一粒又一粒,两粒三粒四五粒,六粒七粒八九粒,满盘辣椒红满天。

真正的桂林菜,那个辣啊!辣得灵魂出窍又荡气回肠。


http://s8/middle/651d18b7ga17af58a5827&690

凉拌黄蜂肚,用的并不是黄蜂的肚子。而是牛的“蜂巢肚”,又叫做“麻肚”、“网胃”。

 

与百叶肚不同,这种牛胃吃着口感脆嫩,水灵,微微的酸辣,十足开胃。

 

前提是:不得用“水发”。


http://s7/middle/651d18b7ga17af5c74576&690

干爆连田。这“连田”是桂林人的叫法,其实很多地方把它叫做横肝,学名是“脾脏”。

口感相当独特,有点像猪肝那种粉粉的口感,但又不失嚼头。味道香而不腻,干爽又美味,是下酒的伴侣。


http://s1/middle/651d18b7ga17af6139970&690

土椒小干鱼。漓江水质好,出产的小河鱼质量上乘,各式各样的小鱼仔自然晒干,再和蒜米、土辣椒一起炒,拿来下酒下饭都吃着香。


http://s5/middle/651d18b7ga17af69ce4f4&690

炒肚尖,不用说也知道这道菜的品质。肚尖炒得干爽,脆而不韧。火候很重要。


http://s8/middle/651d18b7ga17af7263927&690

小笋炒寡蛋。小笋是广西北部特有的一种新鲜竹笋,也叫金竹笋。只在每年的清明、谷雨时节有得吃。这笋又细又长,和熊猫吃的嫩竹倒也差不了多少。一根小笋,粗不过食指,剥开层层笋壳,到手的嫩笋也就筷子般大小。

 

寡蛋则是桂林特色,类似于北方人吃的“毛蛋”,有点古怪。简单说就是放坏了的鸡蛋。

 

这寡蛋在桂林深收欢迎,以致养鸡场的寡蛋供不应求,总不能天天有那么多坏鸡蛋产生啊。怎么办?有的餐馆就买来好的鲜鸡蛋,用手拿着蛋来回摇晃,硬是把一个好端端的蛋给摇“散了黄”,摇成了“坏蛋”。这一摇,坏蛋就比好蛋更值钱了。有意思吧?

 

一般来说,笋要么清炒,要么和肉炒。这鲜笋炒蛋,很有创造力。

味道极好,吃过一次,我就欲罢不能,结果后面几天一直念念不忘。


http://s6/middle/651d18b7ga17af7635985&690

凉拌锅烧,也许是北方风味,但在桂林,这早已是桂林米粉里面不可或缺的配菜之一。

做法类似广东的叉烧,但是带皮的猪肉炸得酥脆香可口,咸鲜味恰到好处。


http://s8/middle/651d18b7ga17af829a827&690

土椒,又是土椒,这种辣得可以让人耳鸣的辣椒无处不在。

牛腱子肉,又脆又嫩。很快就被扫荡一空。


http://s2/middle/651d18b7ga17af6e92e31&690

这些菜好吃不贵,每道菜都是10-20多元,简直是比自己买菜回来做还要便宜。再加上味道不俗,难怪不愁生意。

 

一共点了14个菜,其中有几个菜是吃得上瘾,再次又点的。加上6套消毒餐具和10多瓶啤酒,总共消费才260元。

便宜到偷笑。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