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腔笔记》:秦腔折子戏《走雪》浅谈

(2017-01-18 22:30:21)
标签:

甘肃李三祥

文化

分类: 秦腔戏剧人物风采

《秦腔笔记》:秦腔折子戏《走雪》浅谈

秦腔折子戏《走雪》浅谈

 

 李三祥

 

   戏剧舞台人物的塑造,不仅对演员有单项角色上的特殊要求,而且还需要演员具备艺术表现的综合功力及雅俗共赏的层次品位。戏剧表演是一种程式化、戏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通过演员的表演,以角色塑造和情节的挖掘为突破口,由演员自己以所扮演角色行当的有气质,活灵活现的展示剧中情节和人物的形象,达到能够感动观众的效果,使台下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角色的言行举止,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取决于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技艺和演唱功底,这也是把舞台作为自己艺术生涯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和演员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实力要求。

如果说念唱作打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它对于每一个演员来讲都是登台表演要突破的基本功,但在实际的舞台实践中,由于演出的剧目不同,人物故事的情节不同,这就要求演员基于角色的塑造,在自己扮演和演出的不同剧本与人物角色的挖掘上,要在表演程式化的前提下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角色有深刻的理解和突破,如何突破?同是唱,出于角色的身份定位和剧情的要求,有的角色要唱的可能是欢快,因为剧情发展的需要就是要体现喜气洋洋和兴高采烈的气氛。同是唱,也可能是要唱得悲苦,唱得凄清,唱得苍凉,为的是营造一种悲苦的甚至是撕心裂肺的绝望。这就要求演员对剧情有足够的理解和和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深入人物角色的灵魂深处,把人物心灵中闪现的人性的真实性和和舞台戏剧表演的艺术性很好的展示在舞台上,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这对从事舞台演出的演员们提出了作为一个好演员的更高的要求!下面就结合舞台人物扮演和塑造的实践中的观感来谈谈如何善于用艺术技巧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及人物形象的问题。

 秦腔折子戏《走雪》是一出深受广大秦腔戏迷喜欢的剧本。剧中的老义仆曹福是女主人公曹玉莲家的老奴,后来曹家遭受奸馋陷害,父母双双亡故,老曹福千里迢迢,保护老主人的女儿曹玉莲到大同去投亲,一路上要经过四十里之遥的光华山,赶上天降大雪,在风雪里经过天寒地冻的崎岖山谷小径,老曹福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小主人曹玉莲穿上,宁可冻坏自己,也不让主人受苦,最后护送曹玉莲平安地到达了目的地。剧中的人物曹福是老生,他身上要体现出忠义忠勇的高尚道德情操,曹玉莲是闺阁旦角色。

剧情的铺展,就是以曹玉莲和老曹福主仆二人一前一后伴随着凄清仓皇的接唱同台登场!就我自己的理解,对于从小就没有出过远门过惯了优越生活的官家女儿曹玉莲来说,面对家里母亲投井父亲自刎的变故,要在刀枪林立的环境下死里逃生,一边是趁着夜色慌里慌张不辨南北东西的奔逃,一边是呼天抢地失魂落魄的恓惶,凄清里以悲苦的一句“刀枪林立向外闯”,以一停一顿的长音啊。。。啊,要表现和唱出人物的内心悲凉。曹玉莲的一举手一投足,就是要把剧中人物受到惊吓而逃离现场的急迫与忙闯表现出来。对唱腔节奏的把握,除了要按照韵辙声调的要求,做到口齿清晰咬字和归韵到位,而且在唱腔里唱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穿插着伴以后音拖长且一顿转音的一个“啊”字,就有了令人回肠荡气的东西在里边了。加上手眼身法步里表现出的欲进还退,欲快却慢,立身不稳摇摇晃晃身如柳摆的轻盈和飘忽感,加上眼神里左右探看和双手牵引裙裾上下转身游走的身姿,在唱腔与动作的结合与变化中演绎和营造出一派失魂落魄的状态。在舞台实践中,一开始的紧张气氛,就是通过演员的做戏表演来渲染的。

联系到曹玉莲作为一个从未出过家门待字闺阁的弱女子,在家中遭到变故时又惊又怕,只想着逃出虎口,主仆双双一前一后往外闯的故事情景,先是她不辨南北,在认不清路径的慌张里,只是一味地往前赶,作为担纲的演员,要把握住人物的心里状态,就是要通过做功和神态,表现一种担惊受怕,慌不择路间只是往前赶的情态。

如何表现曹玉莲的慌不择路,又如何来表现她作为官宦人家未出阁女儿的娇柔?舞台上,伴随着主仆对台词一人一句的接唱,先是奔逃,动作里的忙,神态里的慌,心思里的怕,其如绵羊脱离而闯出虎口,紧张的场面过后,主仆两人来到到逃亡的途径上。这还不够,一旦羊离虎口,待极度的紧张慌乱之后,松一口气,腿也软了,感觉到脚也疼了,全身显得无力气了。一摇三晃,悠悠晃晃里,就走在地下起不来了!这一系列的表演动作,加上唱词唱腔的声腔渲染,舞台上的表演,也就有了十足的戏味!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动作和表演,夜逃的情景,就会真实的展现出来了

舞台上的曹玉莲,先是以惯常的赶路姿态,急急忙忙慌不择路,而扮老生角色而作为老曹福的男演员,明显的要通过动作行为的表演,展现出一种老义仆的忠义和忠勇精神。比如他时不时以自己的双臂侧举配合足下的动作,以遮拦的姿态和身势回护和示意曹玉莲,而天资聪明的曹玉莲,在老曹福的帮护下,主仆二人一起逃离虎口,正如戏词里老义仆唱的“虎口里逃出两只羊”!

待主仆二人从家里逃了出来,先是曹玉莲背地里对天启爷的埋怨,“怨他全不念我父保社稷”,这怨是一种愤愤不平的哀怨,也是一种无奈的宣泄!以声腔里流溢的悲苦之音唱出声来,以婉约的幽怨情味来倾诉,以兰花指的优柔婉转,加上神情姿态的演技表现,这还不够,逃出来保住了性命,刚回过神来就想起“可惜我多少好衣裳”,原来出门只顾逃命,来不及带上自己家中的好衣服,这会感觉到冷了,想到衣服,这才是符合生活常态的真实,这才是女孩子家单纯天真的本性和心思流露。也正是这一句唱词,把天冷的感觉衬托出来了!眼看着乌鸦不住林中飞,天又黑了,山高路远难行,自然想到的,是夜里不知在那里住宿,更何况不知来到了什么地方。一声苦(一声长长的“苦”),用拖音长长的哭声腔调,道尽了心中的悲凉与担忧!

曹玉莲在前边走,老曹福紧后相随。路过了桑梁镇,到了光华山,狼虫虎豹有千万,四十里光华山,人生地不熟,如何走过?白天里,中途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作伴同行,一旦到了晚上,怎样一处安眠?人言可畏,恶言恶语,更使人心寒,毕竟是男女有别。一想到这,天资聪明的曹玉莲,心思里冒出来的的,首先是到了大同,如何面对公父可能的猜嫌?同时也是出于女孩子天生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就以老曹福当作自己父母的看,而且到了大同“把你的好处对他言”,曹玉莲的聪明和智慧,通过唱词里的表白,考验的就是演员的表演和演唱功底,还有对剧情和人物心理的深切体悟!

过光华山,山高路远,小径崎岖,甚至有羊肠小道,也有激流险滩。长途跋涉,对于一个从未出过远门,没走过崎岖山路的大家闺秀来说,这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这里边有几处戏,就很能体现演员自身的表演天赋和对戏剧人物的揣摩与体悟。一是曹玉莲和老曹福从家里慌慌张张逃出来,到了大道上,在晚上的昏天黑地里,道路不熟而又不难以分辨南北的情况下,没有可以问路的人,只能是通过演员自身的表演动作,来向观众展示出他们路径不熟的情景。看看老生左顾右盼,自己走在前面探路,而且还要体现出保护和照顾女主人的情节,所以当他的眼睛向前看的时候,就是要做到眼里有戏,眼里有神,动作有意,通过腿脚前伸试探双臂向后回护拦的姿势,要做足戏。而作为女孩子的曹玉莲,既要通过双手提起衣裙褶边以便于行走,又要侧身以双手和裙衣褶边护掩住自己的动作,展示出小心翼翼探路的谨慎心理。这些合乎生活逻辑的一举手一投足,要把不尽的戏味,通过配合老生的动作和表演体现出来。

而为了要表现天冷和女孩子喜欢自家衣服心理,既要通过动作表现出冷和怕冷,又要通过唱词,以遗憾的心情韵味,唱出可惜多少好衣裳的惋惜和恋念之情。这就是在舞台演艺重要着力塑造和出彩的地方。

在过光华山崎岖的山路时,路边的蒿草,耳畔的豺狼虎豹的吼啸之声,林里边嘈嘈闹闹或突然惊飞的鸟雀,都会让从未出过远门,没有经历过长途跋涉之苦的闺阁少女曹玉莲,无不感到担惊受怕。在出逃的慌乱心态下,悲苦交加和天寒地冻的路途,既要通过唱词,又要以姿体手足的动作表演,把女孩子行路的艰辛,还有担惊受怕的情景,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演员用自身的表演技艺,以对剧情的体悟和自身具备的天赋才情,当是对基本功的一种考验和展示,表演到家,表演出神,就有戏味,就有戏看,这才有精彩的好戏和出彩的戏味。

看到有梅花鹿,问老哥哥,那是什么大虫?本来是在往前赶的状态下,突然被眼里所见,吓得直往老仆人的身后边躲。一惊一乍,言行举止间,能把女孩子曹玉莲的稚态可掬,未经历世面的胆怯和她的可爱生动地表现出来,这就有戏看!戏词中还有几个最能体现生活真实的重要的细节情节,那就是,她的裙子边,不注意被路边的野蒿草挂住了;头发的青丝,不经意间又被古树梢挂住了等等,这对一般人而言,挂住了就挂住了,自己动手想办法摆脱也就行了,而这些细节,放在剧中曹玉莲这样的女孩子身上,在主仆两人一问一答的对话里,通过曹玉莲的念白和表现,就把一个女孩子不乏可爱之处又可怜兮兮让人同情的憨态与娇气,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不仅如此,爬山途中,背靠山体岩面,小心翼翼跨过小径的动作,还有遇到和过独木桥时,双手高举抓住柳梢枝叶,颤颤巍巍谨小慎微生怕掉下去的动作表演,以至当她战战兢兢担惊受怕地在跨过独木桥时,突然一下子转身踩过去的动作,过桥了,人也瘫软了。高度的紧张,让她一下子身不由己地在过桥后却全身瘫软跌坐在地下的动作,通过演员活灵活现的舞台表演,带给人以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和享受!

总的来说,《走雪》是一折由一个老生和一旦角两个人物角色共同上演的重在做工的亮相戏,它既要考验演员的念白和声腔表演,又要体现出结合唱腔的音韵和戏味,展现出的动作戏发挥和表演,把戏做细,突出做工表演,可以看作是这出戏对一个优秀演员,是否具有扎实功底和表演实力的专业考量。 以上的文字,也可以说是本人对戏剧人物和情节的一点粗浅之谈吧!

 

《秦腔笔记》:秦腔折子戏《走雪》浅谈

《秦腔笔记》:秦腔折子戏《走雪》浅谈

《秦腔笔记》:秦腔折子戏《走雪》浅谈

   【图片、文字整理 天水秦腔研究会  嶓冢山人甘肃李三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