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辨的思考

2024-06-16 19:10:05
标签: 吴炳忠支点作文


一.思辨是由新高考作文题的特点决定的。:新高考作文是导引式作文题,即用简洁的导引文字(特点1:文字少,起导引作用)推动学生自己去想象生活中的现象(特点2,要求想象生活中现象),形成明确观点或相对凝练的感受,并以记叙、抒情、议论等不同方式表达出来,避免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简单罗列正反两面现象,没有主见的写作(特点3,易犯错误)。联想与归纳、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这些高度综合的思辨能力(特点4:思辨),在写作过程中得以体现。总之,重概念,重关联(关系),重思辨(实证,推理,质疑,批判,多角度解读)。

二.解题的基本方法:1.因为它没有情境,所以,把它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写,联系生活现象。2.设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一个大问题分割为若干个小问题,加以讨论、分析原因、利弊。3.分解,提取关键词句,设立原因、利弊等问题,分别阐述,研究关系。

三.思辨是什么思辨是思考辨析。思,即对话题要有深入挖掘的能力,做到思之深(侧重于思维的深度);辨,指分类辨析,做到辨之广(侧重于思维的广度)。思辨能力,是指对于现实生活中复杂纷纭的现象,能认清本质、发现内在联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得出客观的判断。 “思辨”有思考,思考有考虑,区别于罗列;“思辨”有辨别,辨别有分辨,且别于并列。 “思辨”有权衡,权衡有剖析,剖析后有立场,有立场后有观点。

四.思辨什么?类因法果。思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思辨就是明晰概念,诠释概念。思辨就是多角度分析,全面分析。思辨就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然后一个一个讨论。思辨就是反思、质疑、评估。思辨就是阐述关系。关系,就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学生不知元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点:一是不知道元的含意,关系是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只有知道含意,才能知道关系,即联系与影响作出恰当的判断,二是不知道什么是关系,关系,就是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谈甲对乙的影响作用就是谈关系。思辨就是发现本质,规律,原因,措施。阐述关系的目的,是发现规律提出措施。既讲辩证法,又讲方法论。思辨就是辩证分析,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发展联系地看问题。例:失败与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条件是?成功是失败之母,骄傲自大。失败是失败之母,不总结,不反思,不吸取教训。恶性循环。成功是成功之母,经验,良性循环。事实证明,谁头脑里材料多,谁就能做到很好的思辨。宇宙的尽头是铁岭,作文的尽头是哲学。哲学就研究本质,研究关系。作文也如此。为什么作文?为思想而写,交流新思想,写出哲理之美。或说,作文的本质是思想输出,没有关于题目的思想怎么输出?阅读、积累、关心时事、交流等积累思想。什么是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道理是事实中蕴含的道理,事实是用来佐证道理的,事实胜于雄辩,相辅相成。很多时候,学生没有例子。例子多了,自然会思辨了。

五.思辨的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有:分解法: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然后从类因法果角度作出回答。角度法:类因法果。分析主要有三个维度:从是什么的角度看,要点在于揭示关键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为什么的角度看,要点在于揭示矛盾产生的原因;从怎么办的角度看,就是要思考在怎样的条件下,矛盾的对立面做出怎样的让步或妥协,以求得共同发展的矛盾解决形式。“思辨”就是思考和辨别。思辨对象:话题,概念,论题(一个判断)。思考的前提:是你必须有独立的思想和观点。辨别的基础:是你需要了解世界上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美好、什么是善良,以及什么是错误、丑陋和邪恶。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知识、常识、认知,以及较多的名言事例,写作就会变得毫无个性,只是随波逐流。真正的“思辨”应该是对普通道理的探讨,符合常理、理解人性,而不是空谈时髦的套话。例如,面对这样一个题目:“对于当前社会追求物质、功利的现象,你如何看待?请谈谈你的观点。”一般学生可能会对这种现象进行批判,甚至将其上升到道德高度,大谈特谈“奉献精神”等。这就是典型的空话和套话,与“思辨”相去甚远。我们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思辨的方法,具体分析,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它的组成部分,即小问题):(一)追求物质和功利本身并没有错,它们是一个人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动力。鲁迅曾说过:人生在世,首先要生存,其次要温饱,最后是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只有满足了基本需求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物质是基础,追求功利是正常的;(二)在追求物质和功利时,一个人应该合理合法地行事;(三)一个人不能只考虑自己,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应该对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四)可以结合现实,对社会上出现的消极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等。这样,我们就能形成自己的基本观点,同时避免偏激。这就是“思辨”。

六.思辨四大基本原则:1.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彼此依存,服从于一个更高层面的利益。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可以刻舟求剑。3.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全面看待,避免极端。

七.思辨型作文四个分论点的设立(万能模板):1.分论点1:二者或三者是什么关系。回答是什么。2.分论点2:二者或三者矛盾关系产生的原因。回答为什么。3.分论点3:二者或三者在什么条件下由对立转化为统一,统一在什么上,条件是什么。回答怎么样。4.分论点4:实现统一后,会怎样。谈效果。(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谢谢,学生学习用)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