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小时候,我们常给剧中人物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长大后,我们也常给生活中的人或事贴上各种标签。“贴标签”可以提高认识复杂世界的效率,但也会忽略许多细节。
你如何看待“贴标签”?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范文:
不要让“标签”定义你的人生
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和事习惯性地被社会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心理学认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其好还是坏,都会对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产生强烈的影响。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标签效应”的另一面则是,一旦当事人违反了“标签”,就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
标签的正向作用催人向上。二战期间,美国兵力不足,迫于战争,政府特派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训练,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专家巧妙地为犯人们贴上“改过自新、服从指挥、勇敢作战”等标签。这批犯人因此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服从指挥,勇敢拼搏,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
标签促使社会警醒。近几年来高等学府宿舍暴力事件、大学生被拐卖事件,都是因为被打上了“大学生”的标签而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贫困老人勤俭节约,为公益事业捐出一百元,因为违反了“贫困”的标签,便引发了公众对于良心的反思。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当事人的言行不合“标签”,引人深思,其结果可能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但是,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到标签所带来的巨大的“副作用”。
被人们打上“成功人士”标签的人,习惯了被他人赞赏,一点小失败就会给他们带来十分沉重的打击,让他们因令人自满的过去而背上包袱,对未来失去希望。被人们打上“失败者”的标签,则可能会在他们努力改变现状之前,就已经被旁人的冷眼关上了上帝给他打开的那扇窗。项羽不肯东渡乌江而自刎,是因为自己被贴上了“英雄”的标签;韩信不忍三分天下最终为刘邦所灭,是因为自己被刘邦贴上了“恩人”的标签;出狱青年连一份正常的工作也找不到,是因为被社会贴上了“小偷”的标签。
雨果说:“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我却认为,真正的善,是现实社会的公平。我们不应该用一个标签去概括一个人的过去,也不应该借此预言一个人的未来,而是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给他们以逆袭的机会。这并不是说要包容优秀者的退步,忽略暂时落后者的进步,只是,不能以社会的名义去打他们的耳光。
成功者必然付出了努力,失败者却不一定未曾挥洒汗水,无论留下的是口红印还是巴掌印,都不是万全之策。别人的态度本就不应该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印记,自己的态度才能决定你拿到的下一张考卷。只有我们脸上的笑容和泪水,不再由那些根本不了解我们的人掌控时,一切表情才真正展现出它本来的模样。
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我们才会发现别人的眼睛也映照着天空的颜色;取下自己心中给别人钉上的标签,我们才会发现在友善的氛围中,我们的笑可以发自内心。
不要让“标签”定义你的人生,因为被打上“标签”的人生,是无法自由舞蹈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这类作文审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弄清楚材料的主旨。然后根据话题,结合材料的主旨,选择角度,确定立意。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标签”,材料列举了从小到大我们对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贴标签的现象,指出贴标签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认识复杂世界的效率”,坏处是“会忽略许多细节”。心理学上有一种“贴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之所以会出现“贴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积极的“标签”,会催人奋进,消极的“标签”,会促人降格。所以“贴标签”应该谨慎。
材料给出引导语为如何看待“贴标签”,根据材料,考生可以从正面谈“贴标签”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谈“贴标签”的坏处,还可以从辩证的角度谈如何理性地看待“贴标签”。
从“谈谈你的看法”可知,文体主要是议论文,当然也可以写成散文或记叙文。考生要注意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据典型。散文要形散神聚。记叙文要选材典型,详略得当,要有细节刻画以突出文章主旨。
立意:
1.拒绝“标签”定义,你有无限可能。
2.别让“标签化”蒙蔽了我们的世界。
3.拒绝“标签化”的人生,从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开始。
4.不要让别人定义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