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部曲:全国甲卷解析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与导语的关系:
仔细读材料,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材料是为导语作注释的,材料是具体的,导语是抽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导语的含义。
导语的价值:
导语才是作文立意所在。回看材料,谁是直接移用,谁是借鉴化用,谁是根据情境独创,一目了然。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这三个词语,这三个词也是立意关键词。
立意:
移用、化用、独创,是取得艺术效果的三部曲,“题名”如此,其它领域的“艺术效果”也如此。如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国生产技术、先进设备等等,都走过了这样三步曲。像高铁、大飞机等等。都是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再到高级阶段,循序渐进,不断成熟,消化、理解、发展、创造。
物如是,社会亦然。
物如是,人亦然。
真相也,规律也,本质也。
阶段是很难超越的,有时欲速则不达。这是普遍性。
有普遍性就有特殊性。凡事有例外。创造这个例外很难,也需要条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