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
翻开《庄子》,感悟先贤的智慧,我被其“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深深折服。半个世纪前,董必武先生亲笔将它题在中共一大纪念馆(1引述材料)。如今人们再次来到石库门,在它面前久久驻足。这不禁让我忆起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始简毕巨——这是对党的百年伟大征程最好的概括(2简要评述)。始虽简,力在细微幽隐;业必成,功垂盛世千秋(3表明中心论点)。
积跬步之功,方至千里之远(4分论点1)。凡事起于微小,必经日积月累、千锤百炼,才能成业(5阐释解说)。就像愚公移山,一锹一篓运到北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像我们从呱呱坠地,长成栋梁之材,需要十几年的不断学习与磨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如今的九千多万;从南湖嘉兴的一艘红船,到华夏神州的红旗招展……(6举例证明)我们明白,哪怕起点再微不足道,只要在日积跬步的征途上,心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终点必将呈现无尽的恢弘与美好(7分析说理)。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阴晦之处的苔花,也有盛放的追求与信念。理想信念,是我们的原点,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是“始简”通往“毕巨”的灯塔航标。沿途风景虽好,勿忘为何出发。党在创业之始虽势单力薄,筚路蓝缕,历尽无数坎坷,但革命的理想信念始终坚不可摧。星星之火不灭,大有燎原之势,共产党人始终团结一心,历尽千般劫难,初心不改;一路驱逐鞑虏,开辟家园;胸怀家国大业,共谋复兴。党的事业起点虽细微,但始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以支撑,为万世开太平,一路高歌猛进,砥砺前行。(同4、5、6、7,内容要素换角度重复,使“内容充实”)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事求是,是由“始简”通往“毕巨”的必由之路。百年风雨征程,党面对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实事”,始终采取审慎而“求是”态度,或迎难而上,或乘胜而为,攻破一个个难关,创造一段段传奇。面对地震、疫情,我们从不逃避退缩,而是积极精准施策,尽显人本关怀与大国担当;迎办世博、冬奥,我们敞开臂膀,为世界搭台,尽展文化自信与和谐理念。在起点处,我们微不足道,受尽凌辱与剿杀;在繁盛时,我们功业俱成,赢得瞩目与掌声。审慎知行,求是发力,为“始简”注入勇气和力量,必将朝“毕巨”前行。(同4、5、6、7,同上)
合上《庄子》,翻开《党史》,我读到了一百年的力挽狂澜,我看到了一世纪的沧桑巨变(8呼应开头,回扣材料)。作为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我虽微不足道,但我愿丰满羽翼,以毕生之力,为平凡增添不凡(9联系实际,说“我”)。
一百年,党的事业由“始简”到“毕巨”,风雨兼程。一百年,仅是浩浩前路上的一个节点(8回扣材料)。我们从一个起点,到百年节点,我们不应满足于如今的盛况。未来,将由我们接棒,继续创造和奋进(9联系实际,说“我们”)。
力在细微幽隐,功垂盛世千秋(10点题,重申中心论点)。让我们从始至终,以终为始,上下求索,踏上新征(11总结升华)。
注:这篇文章的内容要素是比较全的,要想高考作文得50+,单从内容上说,这11点是必须要具有的。请反复阅读,记住这11点,且记住它们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