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赞美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的典雅清幽、温润恬淡;有人歌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志洁行廉、正直坚贞。荷既有柔的秀美,又有刚的壮美。所以,老子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题答案】
例文:
亦坚亦柔,成就和谐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
诚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让对“自己的勇气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担忧战胜被“人世间的阴雨灰色帘罩”蒙蔽的恐惧。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也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才能成全生命伟大力量的展现。
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便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成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
心在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和成谐。如此,方能一路撷美好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
【解析】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写不同的人对荷花不同特性的喜爱,第二句话是对前一句的总结,揭示荷的柔和刚的两重性,第三句引用老子的话阐述柔和刚之间的辩证关系,三句话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可以明白本次作文题写作的中心是“柔”和“刚”。但只写“柔”和“刚”之间的关系,还不完全正确。要理解写作的主旨,还需读懂材料,仔细审题。要知道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句话才是写作的重点。这句话字面意思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说通俗点就是柔能驾驭刚,柔中藏刚,柔可克刚。如此理解,本次作文题应重在写柔的特性,如果平均用力,则解题有偏。
本次作文在体裁上没有过多限制,给予考生充分的写作空间,但在情境上,要围绕“柔”与“刚”来写;在主题上,要突出柔对刚的影响;在主体上,应突出现实生活中的“人”。比如,面对浮躁的社会,现在人显得戾气很重,动不动就发怒,大动干戈,我们应学会以柔克刚,大德化人,化解社会问题。
立意:
1.用“柔”的态度化解自己内心的戾气。
2.以柔克刚,以德化人。
3.用“柔”的方式巧妙化解外在的矛盾。
高中语文试题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