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高考预测题(20)一一假新闻

(2016-04-03 10:07:43)
标签:

海城作文

吴老师高考议论文

分类: 模拟训练

2016高考预测题(20)一一假新闻

 

假新闻危害多多:说轻一点,害人害己;说重一点,祸国殃民。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假新闻必定人人喊打。

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这条假新闻无疑植根于肥沃的现实土壤老人摔倒扶不扶,这本是一个不需要答案的问题,但这样的讨论一直持续高温、经久不衰,难道不值得国民警醒?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居然还要讨论这个问题,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更让人笃信国民道德严重滑坡。

2020年才可异地办理生育服务证,这条假新闻是对现实的反讽。20121121人民网报道:办理准生证需盖章签字40多个、新婚夫妇为办准生证奔波两地长达三年无果,这两则新闻成为了社会热议的焦点。其实,现实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办理一个证,不让你跑断腿,不算我有功夫!

当然,十大假新闻中,有的确实无厘头。比如,西班牙47层摩天大楼无电梯、山东警方接警称电死外星人。这些假新闻,常人都能一眼识破,为何却能见诸媒体?媒体责任感何在、公信力何在?实在值得反思。

十大假新闻中有假也有真,假在表层,真在骨髓。如果只看到假,那是一叶障目;如果只看到真,那是自欺欺人。只有既看到假并坚决打假,又看到真并努力求真,才不会出现假作真时真也假、真真假假辨不清的混沌情况。

十大假新闻,颇多真民意。莫道世人痴,谁解其中味?

 

望闻问切“假新闻”

陈鲁民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假新闻却年年都有,且有膨胀之势,令人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就说最近,就有几条传播很广的假新闻在招摇撞骗,误导受众,影响极坏。

其一,《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说是一上海姑娘跟南昌男友第一次回乡过年,一看到男友家的无法下咽的年夜饭,就不辞而别,毅然和男友分手。但网络部门已向媒体证实,该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 

其二,《回乡不能上桌吃饭 城里媳妇掀桌子》,文中描述道:“第一次回农村丈夫家过年的媳妇,独自辛苦做了一桌子十几盘菜,到吃饭时却被公婆撵下桌,被叫去厨房吃饭,老公也在一旁附和。随后,媳妇怒掀桌”也被证实是假新闻。

其三,《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返乡日记》,介绍了作者“每年都回”的家乡民风败坏、赌博盛行、老无所依、集体“约炮”,并“披露”令人震惊的一些细节。此文也被证实是假新闻,该文作者承认根本就没有回家,“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

这几条“一本正经地作伪”的假新闻都引发网络热议,被多家媒体转载,造成很坏影响:抹黑社会,破坏和谐,挑拨城乡关系,夸大负面现象,困扰舆论生态,增加社会沟通成本。

无疑,假新闻已成了扰乱民众,混淆是非的公害,但又不可能完全绝迹,时不时就会出来捣乱。那么,该怎样识别假新闻呢?其实,这事说难也不难,毕竟,凡事都有规律,假新闻也有端倪可见,有破绽可寻,只要眼疾手快,冷静清醒,就不难揭穿它的画皮,拿住它的七寸,这里需要的是耐下心来“望闻问切”。

    譬如说,看到“可读性”特别强的新闻,您就得小心又小心,不要轻易相信,随便评论,还是等一等再说。前不久,多家报纸登出一条假新闻《木乃伊怀孕了》,说是考古小组在开罗发掘出一具3000年的女木乃伊。在展出过程中,发现木乃伊竟在出土后怀孕了,看守人西塔尔被指是胎儿的父亲,而他也承认自己难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不禁对她表示爱意。这条新闻包括了历史、爱情、生命、奇迹、科学,肯定好读好看,结果就骗了好些人。

   再如,看到内容特别耸人听闻的新闻,您须谨慎再谨慎;遇到情节特别离奇的新闻,您就得格外留神;碰到特别令人“自豪”,特别动人,格外巧合,荒诞不经,匪夷所思,令人作呕,具有“人咬狗”特点的奇人异事,您更应该冷静待之。先不要拍案叫绝,更不要急着评论,学学胡适的学问之道:“在不疑处有疑”,先来他个“有假推定”,再多问几个为什么,搞清来龙去脉,果如此,假新闻要想让你上当受骗还真非易事。 

普利策奖得主卡普费雷在《假新闻》一书中分析了假新闻的三个特点:1.必须是惊艳、夸张、反常的,符合人们的猎奇心理;2.必须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会带来较大影响的;3.必须满足人们或盼望或恐惧的心理,符合人们已意识到的预感。如果我们的受众都能保持平常心,淡化猎奇心理,滋养阳光心态,假新闻的市场就会小很多。

 

回顾“十大假新闻”勿忘其产生原因

我要评论

20150114 08:12:38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高考预测题(20)一一假新闻

    告别2014,这一年什么假消息最引你关注?传闻“2015央视春晚停办”,你信了吗?人民网“求真”栏目根据360新闻数据统计,梳理出2014年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假新闻分别为:2015年央视春晚停办、赴新疆旅游每位游客奖500元、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濒临灭绝、哈尔滨赚钱不给老婆花算家暴、东莞警方“将拘留非法同居者”、孩子失踪24小时才立案、“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广西14元买无人海岛、北京警方已掌握120名艺人涉毒名单。

    假新闻不仅混淆视听,而且会给相关方面造成被动,危害还是不小的。因此,我们在回顾“2014年十大假新闻”时,更应切实关注其产生原因,从而为避免更多的假新闻出现而寻找对策。

    首先要看到,现在是“自媒体”时代,谁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发布信息,有些信息一旦引起广泛关注,便成了“新闻”。符合事实的信息还好说,一旦失实,便容易滋生“假新闻”。而很多人在发布或转发相关信息时,恰恰不注意这一点,不知不觉中充当了假新闻的炮制者或帮手。

    这就要求,有关方面应加强监管,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让假新闻有滋生土壤和传播机会。而作为广大网友,也应加强自我约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随便发布不真实的信息,更不要片面追求关注度,不顾及后果。2014年出现的好几条假新闻,诸如东莞警方“将拘留非法同居者”、孩子失踪24小时才立案等,都属于网友在没弄清真相的情况下,断章取义发布,继而引发争议的。

    其次要指出,有很多媒体习惯从“网友曝”中“找新闻”,这也是导致假新闻产生的一个原因,同样不容忽视。媒体需要新闻,尤其是需要独家新闻,但在获取渠道上不能跑偏,否则难保不出问题。一般情况下,媒体应立足自我采访,实在需要转发其它媒体的新闻,也应加以甄别,避免以讹传讹。比如2014年出现的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濒临灭绝等假新闻,便是某些网络媒体相互转发而发酵起来的。

    当然,2014年出现的这些假新闻,有很多也不完全是网友凭空想象,而是有一定潜在原因的。尤其是,有些假新闻透着真民意,更值得有关各方思考。比如,2015年央视春晚停办这条假新闻,便是因为央视迟迟没开始2015年春晚的筹备工作,而又没有及时对外说明原因,所以引发了网友猜测。另外,因为春晚的质量大不如前,引发的争议一直很大,所以有很多人也愿意相信、甚至是希望春晚停办。再比如北京警方已掌握120名艺人涉毒名单这条假新闻,背后便是对演艺圈吸毒成“疯”现象的深刻揭露,同时也是对北京以及全国其它地方警方的鞭策。(孙仲)

 

评论:假新闻何以被热传?

2016-02-22 15:06:50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中新记者姓名} 责任编辑:宋宇晟

 

1

  法制晚报——社会观察

  春节前后,一条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的帖文成为网络口水的热点,引起大量讨论,现在最新的进展是,网络部门向媒体证实,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不是上海人,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她春节前压根没来过江西;而其后发帖回应的江西男友,只是话题的碰瓷者,与发帖者素不相识。

  回顾以往那些引发热议、不断发酵的新闻,无论真假往往是戳中了人们的软肋或者泪点,因而才有了炒作的可能,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这一次的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也是如此,虽然现在这件事被证明从头到尾都是杜撰的,但这个假新闻背后的社会现实却是真实存在的,因而它成功地撩拨起了社会的敏感神经,比如城乡差距、地域差异、贫富分化等等。

 

  如果有人要写剧本、拍摄《结婚时代2》之类的影视剧,那么家境小康的上海女孩在江西农村的男友家吃了顿饭,然后就连夜分手,这或许可以成为一个经典桥段。但是杜撰出这样一个故事然后当成真事儿发布在网上,显然是错误甚至违法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上网发布虚假消息造成不良影响的,发帖人和信息发布的平台都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除了发帖人,网站以及跟风炒作的诸多媒体也应该检讨。在一定程度上,网站就像一张报纸,在报纸上造谣,不但撰稿人要负责任,报纸也要负责任。网上也一样,谁的网站,谁就应该负责。至于传统媒体,早就应该进行扎实的采访和核实,不应该助长这样的假新闻传播。

  城乡差距、地域差异、贫富分化,但这些真实的存在不能成为传播虚假消息的理由。这就像是杀人之类的刑事案件一直存在,我们却不能因此在网上杜撰一起杀人案,红口白牙地说某某是杀人犯……关注社会问题,期待地域差距、城乡差距缩小,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形式发言,如果想讲故事,则理应告诉大家这并非真实事件。

  在诸多假新闻撩拨、欺骗公众之后,我们希望这样的事少些、再少些,希望每一个网友、平台、媒体都能够负起应负的责任。如果总是任由假消息吸引眼球赚取关注,那么我们社会的诚信、舆论的力量都会大打折扣。

  王青

【资料来自网络,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