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育明高中2016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题分析【跪拜老师】
(2016-03-15 15:11:37)
标签:
海城作文吴老师高考议论文 |
分类: 试题分析 |
辽西育明高中2016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题分析【跪拜老师】
原题再现:
2014年11月17日,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身着灰色长衫的学员们双膝跪地,向坐在藤椅上、红襟黑衫的老师们叩首,此外,学员们还双手向老师奉茶。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被发到网上之后,引发众多争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尊师礼仪,目的在于唤醒“尊师”意识,尊师重教,应该提倡;有人认为,学员拜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传统文化;有人认为“男儿膝下有黄金”,跪拜是一种陋习,应该摒弃;有人认为下跪有辱尊严,是一种“耻辱”------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分析:
这则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话陈述学员跪拜老师的事实。第二句话是过渡句。第三句话是人们对此事的四种看法。后面是省略号,含意是还有许多种看法。
对于审题立意而言,第三句话及省略号最为重要。你可以抓住其中的一句话作为你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你也可以不同意上面的四种意见,发表你自己独特的意见。
应该说审题不难。
仔细分析,这四种意见可以分为两种:前两个意见为赞成;后两种意见为反对。
如果你赞成或反对,那么,最好把赞成的意见或反对的意见整合一下,作为自己的赞成或反对的意见。当然,可以有其他意见,省略号业已表明了这个意思。如果前面的意见你都不同意,写出自己的独特的言之有理的意见,那就是创新,理应给高一点的分数,当然还得看你的论述情况。
写一篇驳论文是很讨巧的,驳斥“陋习说”或“有辱尊严说”。
我以为,对学员跪拜老师的事,一味赞成或反对,都是不科学的。赞成没有什么问题。反对呢?一点道理就没有吗?问题的关键就是跪拜到底是不是一种陋习?跪拜一定有辱尊严吗?德国两任总理下跪道歉,忏悔二战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反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写尊师重教、写传统文化、写尊严,无论写什么,都不能离开“跪拜”一事。
立意:
1、跪拜的是先生的人格魅力,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
2、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跪拜之间形成了责任。
3、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承诺和传承。(我看跪拜)
4、男儿膝下有黄金是风骨,对父母的孝、老师的敬、国家的忠是精神,体现风骨、精神总得有一种仪式(形式)。
5、跪,不是中华文明精华。
6、如何看待传统礼仪一一跪拜。
7、跪,又何妨。(海城分析)
11月17日,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甚至有网友称之为“耻辱”。对网友的质疑,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传承。(11月19日《新京报》)
本来只是书院一次很普通的开学典礼,却一跪起风波,引起了外界的热议与质疑,其中又多以批评的声音为主。有网友更是把跪拜与耻辱联系在了一起,表示书院的老师一边在传授现代文明,一边又接受学生的跪拜,实在让人无法理解。但是在我看来,面对书院的这场跪拜之礼,部分网友确实有些反应过度了,他们似乎只看到了“跪拜之礼”中的“跪”,而没有看到其中的“礼”,一跪见“辱”,还是一跪见“礼”,完全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即便从“跪拜”这个词语的本身来理解,也一直都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臣服、屈服的意思;二是表示尊重、致礼的意思。像古代官场中下级跪拜上级,显然侧重于第一个意思,但是子女跪拜父母,无疑取的就是第二个意思。那么现代书院的学生跪拜自己的老师,显然应该按照第二个意思来理解。只不过,和一般的礼仪礼节相比较,跪拜之礼显得更加正式、严肃、隆重而已。从尊师重教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件好事吗,我们为什么非要无视第二种意思,刻意取其第一种意思而加以质疑与批评呢?
其实从“凤凰岭书院”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这家书院本身必然带有某种遵从儒家传统教育方式的倾向,而在传统的儒家教育体系下,学生跪拜老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背后体现的就是一种尊重与礼仪。用儒学专家的话说,跪拜是传统文化师徒关系的一个承诺,弟子诚心诚意接受老师的教诲,老师将毕生所学倾心传授,这种承诺神圣而崇高,师生双方也都是自愿接受,所以我们不应该从“男儿膝下有黄金”这个角度去理解,去阐释。
我们经常说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就以“跪拜之礼”来说,显然不能简单地把其贴上“精华”还是“糟粕”的标签来看待。如果像一些网友那样,谈“跪”色变,见“跪”就怒,那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向自己的父母长辈行跪拜之礼?又该如何解释拜祭祖先的时候,要下跪磕头?这只能说明我们吸收了传统跪拜行为中“礼”的一部分而已,这恰恰是对传统文化中有益成分的一种继承和弘扬,无可厚非,更不该上纲上线。(苑广阔)
例文2:尊师重教不必行跪礼
11月17日,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争论。对网友的质疑,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传承。(11月19日《新京报》)
行跪礼,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一般来说应有以下三层意思:一是表认错,如跪地道歉;二是表尊重,如跪拜父母、天地;三是表臣服,如臣子跪拜皇帝。在民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跪拜老师应该是表示尊重。古代儒家的书院、学堂也有跪拜孔圣人的习惯,种种因循,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本不应受到太多苛责。
然而,古代的跪礼,大多基于传统的“三纲五常”,带有非常鲜明的等级色彩,即使我们承认,行跪拜礼能表达“尊师重教”的意思,但并不是说,行跪拜礼就是一种好的“尊师重教”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人格的平等已经被世界接受,教育更应该传递这种平等的观念。
那么,如果不跪拜,有没有更好地表达“尊师重教”的礼仪呢?在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台湾不少学校开学典礼上会进行“开学三礼”的教育,包括《家长教育权委付礼》、《学生立志礼》和《尊师礼》,用这样的仪式来突出尊师重道的教育之本。我们要“尊师重教”,更应该从日常的礼仪出发,如每天上课的“起立、问好”礼。据悉,大学上课基本没有了这项礼仪,更有不少中小学也慢慢废弃。同样要表达“尊师重教”,起立问好都丢了,又何来跪拜?
“尊师重教”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仅靠跪拜来宣传,更应该落在实处。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让尊师重教的理念融入骨髓,就应该把对教师的偏见纠正,增加基础教育投入,让教师过得有尊严,形成制度性、社会性的理念,唯有如此,教师才能重新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这些,显然不是行跪拜礼这种华而不实的复古形式能实现的。
例文3:尊师何须跪拜
11月17日,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甚至有网友称之为“耻辱”。对网友的质疑,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传承。(11月19日《新京报》)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传承弘扬,并且要大力提倡促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生之本,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基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和振兴教育,离不开尊师重教。所谓尊师重教,就是要尊重教师的知识,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创造。就是要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职业荣誉,给教师应有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
天地君亲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好为人师,诲人不倦,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教师奉献的生动体现。师德高尚,师恩隆重。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我们都应该尊敬教师,重视教师,礼遇教师。
但是,尊师不一定要行跪拜之礼。即使跪拜,也一定是在极庄严、隆重的入学仪式上,一定是跪拜开创中国古代私塾先河的最伟大教育家、世界千年思想家孔子,而不是自己的老师。因为孔子是中国所有教师共同的祖师爷,只有他才受得了这个大礼。对于自己的老师,学生只要在校园里和社会上碰见了主动上前打招呼,只要在节日里送上一声问候一声祝福就可。课堂上行礼,起立喊一声“老师好”就够了。路遇老师,或问候,或注目,或微笑,或敬礼,致意即行。即使隆重的开学典礼上,也没有必要行跪拜大礼,人为制造师生之间的等级森严,影响师生之间的自由平等交往。
其实,尊师不在于徒具形式的什么礼节、礼仪、仪式,而在于学生内心里对教师的尊重、崇敬、感激之情,在于用自己的努力、成长、进步表达对教师的感谢、感恩。跪拜仅仅只是一种形式,一种仪式,如果学生在心里并不认同自己的老师,根本没有感激、敬重、致谢之意,跪拜又有何用?只能徒增虚伪,更具讽刺。相反,如果学生对老师心存感激,一直在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成长进步来回报,又何必拘于跪拜的形式?
综上所述,跪拜意味着忠诚与尊敬,被强迫的跪拜更是一种耻辱。要求学生尊敬老师,却不一定要忠诚老师。尊师实乃尊师之人品,尊师之学问,尊师之教授,尊师之无私。先贤梁启超说过,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尊师可以有,必须有,跪拜不可有,不应有。尊师何须跪拜!(刘运喜)
例文4: 对跪拜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1月17日,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甚至有网友称之为“耻辱”。对网友的质疑,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传承。(11月19日《新京报》)
尊师重教是应该的,只是以什么形式体现,值得商榷。
在现代文明社会,跪拜与礼没有必然联系。跪拜就尊师重教了吗?不跪拜就不尊师重教了吗?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尊师重教须发自内心,要诚心诚意,内心没有尊师重教的观念,即使跪拜,也是虚情假意。
但把跪拜视为“耻辱”,未免小题大做了,这要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跪拜父母,没有什么不妥。在一些地方,有跪拜的习俗,若把跪拜视为“耻辱”,无疑不尊重和理解当地的习俗。若是被恶人强迫跪拜,伤害了人格与尊严,显然是耻辱。对此,我们要坚决说“不”,与之抗争,维护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因为这是我们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
至于把跪拜与传统文化的精华相联系,似乎不妥。在封建社会,跪拜只是一种形式,而传统文化的精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岂是跪拜所能涵盖的?如果把跪拜看得那么重,甚至与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挂钩,无疑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太浅薄了,倒是对传统文化精华传承的曲解与误读。
因而,只要跪拜是跪拜者发自内心,心甘情愿,并没有伤害辱没跪拜者的人格与尊严,跪拜者愿跪拜就跪拜吧,我们无须批评指责,上纲上线。然而,我们也不宜把跪拜贴上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标签,把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庸俗化、低俗化,否则,会产生误导。明智的做法是不提倡。在现代文明社会,讲究礼仪是应当的,只是要与时俱进,采取与现代文明精神融为一体的礼仪,何必要搬用封建社会的跪拜呢?注重形式,忽视内容,不是吸引眼球的炒作就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精华上的剑走偏锋,不足取。
文/于文军
例文5:尊重权利比主张正义更重要
11月17日,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对网友的质疑,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传承。
这样的新闻,隔一阵子就会发生一次。这样的行为,自然也会引发舆论的口诛笔伐。的确,无论怎样解释,跪拜行为本身都意味着一种自我矮化,都难称平等。跪拜礼是古代的传统,跪拜的对象是天地君亲师。这里有对神明的敬畏,有对祖宗的孝道,也有对君王的忠诚。但我想其核心,还是那个“忠”,这也是三纲之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种文化,很难摆脱其背后的奴化色彩,而这与现代文明显然是相悖的。
我们当然可以把我们的反对态度和理由表达出来,不过接下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更加值得关注了,那就是我们反对的尺度在哪里?我们可以破口大骂吗?或者直接出手干涉,就像拦车救狗的人们做的那样?目前起码在网上,破口大骂已经拦不住了。我觉得如果到了这个地步的话,其所带来的危害恐怕还要比跪拜礼本身更大吧。
有一句老话,也不知道是不是伏尔泰说的: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话振聋发聩,我们都觉得有道理,但往往于现实中,在我们义愤填膺或是道德心爆棚的时候,就容易忘了这句话。所以有的时候,尤其是遇到让人反感的行为的时候,我发现维护他们的权利比反对他们更重要。
看一件事情是不是一个人的权利,我觉得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考察。一个是看这个人做这件事是不是出于自愿,另一个就是他的行为是不是侵犯了别人的权利。第一条很好理解,第二条可能需要具体阐述一下。如果要清晰地划分一个人的合法权利,引入财产权比较合适。比方说,你在自己家里想怎么样都行,但你在别人家里就得经过主人的允许了。具体到这次的跪拜礼,看学员和老师的回应,他们都应该是自愿的,而事情发生在学院内部,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为就属于他们的权利。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法律里也有规定,比如传播宗教的场合就应该是宗教场所,而学校则不行。
那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走向“歧途”吗?我觉得这比强迫别人走上“正路”要好。在法律上,下位法要服从于上位法。其实在道德领域,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在我看来,我们推广符合现代文明的常识和观念,要让位于尊重他人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当然不是我说了就算的,这个观点是在历史上的一次次拿生命为赌注的碰撞中,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的。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曾经提到过宁可失去生命也拒绝输血的耶和华见证会信徒,这回我们再介绍一个群体,阿米绪人。这是生活在美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信奉传统的基督教义。他们的一个特征就是拒绝现代文明,比如他们至今还在使用马车作为交通工具。学者林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阿米绪人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耐人寻味:对于认定只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是唯一正确的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阿米绪放着现成的新技术拒不使用。他们除了认定阿米绪固守落后,再也找不出别的解释。阿米绪人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他们是绝对的和平主义者,拒绝战争,这与国家法律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战争年代,服兵役是公民的责任,但阿米绪人拒绝履行这项责任,甚至不惜被军法处置。
更大的冲突,来自于教育领域。美国立法公民的强制义务教育要到16岁,而阿米绪人的传统是孩子学到14岁就回乡务农。他们认为,公立学校的教育方式,会引导他们的孩子脱离他们代代相传的宗教追求,是对他们的宗教传统的威胁。这个冲突,最终走到了联邦最高法院。最后,最高法院作出了有利于阿米绪人的判决,认为强制实行的教育法规侵犯了阿米绪人的宗教自由权利。在最高法院的判词中,沃伦•博格首席大法官写下了如下这段现在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话:“一种与众不同甚至于异僻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干涉别人的权利或利益,就不能仅仅因为它不同于他人就遭受谴责。”
其实谴责是可以的,毕竟有些行为的确不值得提倡,而谴责本身也是属于每个人的权利,只是不要去动手干涉就好了。君子动口不动手,我突然发现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本报评论员 牛角
资料:对跪拜的各种认识
跪拜礼不是尊师重教的方式
表达尊卑依旧是跪拜最显眼的标签,而等级分明的尊卑观念显然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时至今日,跪拜既不适合表达尊师重教,也不相称于当下的手工业等行业的拜师入门。
“跪拜”无妨,最怕将“跪拜”当作“盲从”
11月17日,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甚至有网友称之为“耻辱”。对网友的质疑,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
跪拜,散发着一股霉味
前些天,北京一家书院的开学典礼搞了个学员集体跪拜老师的场面,照片既出,引发众多网友争论。在北京的那家书院那里,“跪”的后面诚然添了个“拜”,使礼节的成分占了一半,但跪拜充其量是古代的尊师方式,现代则有现代的。
跪拜礼不是尊师重教的方式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巨大争议。面对网友们的批评,凤凰岭书院的教务长韩国栋表示,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传承。
跪拜文化的症结在于缺少人的观念
11月17日,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甚至有网友称之为“耻辱”。面对网友的质疑,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
跪拜礼:身体可下跪但思想不能下跪
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甚至有网友称之为“耻辱”。对网友的质疑,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传承。
跪拜尊师礼缘何惹争议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符号体系,有时候符号的意义比内容还重要。跪拜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体现出江湖文化的迷失。如果跪拜者失去独立人格,接受着功利驱动与权力胁迫,如果接受跪拜者沉浸在权力迷失与江湖幻觉之中,尊师重教就不可能为跪拜正名,传承文化更不可能为跪拜背书。在通往现代文明的道路上,跪拜...
跪拜礼:身体可下跪但思想不能下跪
就跪拜礼而言,身体可以下跪,但思想不能下跪。一方面,传承传统文化,还需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的底线必须呵护,不能什么都一股脑儿地传承;另一方面,则要保持“独立的思考空间”,不要人云亦云。唯有如此,“跪拜礼”这种为形式主义而形式主义的事情,才不会令公众如此纠结。(海城编辑)